正文

第25節(jié):第六章 奴隸皇帝(2)

鮮卑帝國 作者:文韜


石勒不識字,但悟性和理解力出奇的好,他讓君子營的儒士給他講讀《左傳》、《史記》、《漢書》,聽完之后,總會提出正確的意見和獨到的看法。比如當他聽到漢書中的一段,酈食其勸劉邦重新恢復六國的故事后,非常吃驚地說道:"這主意太混賬,劉邦怎么可能得到天下!"儒士們趕緊繼續(xù)講,張良勸劉邦不要聽酈食其的辦法,石勒松了一口氣:"幸虧有張良??!"羯族是個小族,最終能在他的帶領(lǐng)下取得中原政權(quán),和石勒的才干是分不開的。

自古成大事者必有智謀之士的輔佐,石勒也不例外,他的張良就是張賓。張賓字孟孫,少年好學,博涉經(jīng)史,不為章句,闊達有大志,常自比西漢張良,嘆自己未遇良主。等見到石勒的軍隊之后,張賓對身邊的人說:"我一一觀察那些戰(zhàn)將,沒有比得上這位胡人將軍的,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業(yè)!"然后手提長劍詣軍門大呼請見,石勒見他一介書生,開始并未重視。后來,張賓多次向石勒獻計,機不虛發(fā),算無遺策,石勒這才注意到軍中尚有如此奇才,安排他做軍功曹,凡事必和他商量。石勒在漢人下品士庶、懷才不遇的儒生們的幫助下,加上他英勇善戰(zhàn),軍隊橫掃河北,很快成為當時一支無敵的力量,不過,他明白,最終任務并不是河北而是洛陽。

公元309年十月,已經(jīng)稱帝的劉淵第二次攻擊洛陽再次遭到失敗。掃除洛陽的外圍,成為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任務,劉淵封石勒為鎮(zhèn)東大將軍,并派出征東大將軍王彌會合石勒攻掠河南。石勒采取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沉重打擊了洛陽周圍的晉軍,徹底切斷了洛陽與荊江地區(qū)和淮南地區(qū)的聯(lián)絡,為漢國攻占洛陽打下基礎。在這一系列的戰(zhàn)役中充分顯示了石勒卓絕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指揮軍隊忽東忽西,指南打北。公元309年十一月,石勒自信都南下攻取黎陽,310年正月率軍南渡黃河,攻克白馬,與王彌帶領(lǐng)的三萬人會師。二月,石勒襲取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攻占倉垣,殺王堪。就在人們以為石勒要攻打許昌、洛陽之時,他又出人意料地北渡黃河,重新攻占冀州諸郡,得到河北人民的擁護。十月,石勒再次率騎兵兩萬渡過黃河在澠池打敗晉國監(jiān)軍裴邈長驅(qū)入洛川,出成皋關(guān),圍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這次戰(zhàn)役被史書這樣記載 "為(王)贊所敗,退屯文石津。"其實這不過是石勒采用的聲東擊西之計,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切斷洛陽與荊江和江淮地區(qū)的物資補給線,果然石勒率軍直撲南陽,晉廷倉促之間派兵一萬防守襄城,被石勒接連打下襄城、宛城,繼續(xù)向襄陽進發(fā),攻拔江西壘壁三十余處。

石勒的戰(zhàn)略目的達到,洛陽孤城一座。京師饑困日甚,太傅司馬越再也坐不住,派遣使者以羽檄征集天下兵馬入援京師。晉懷帝對使者哀嘆道:"告訴他們,馬上發(fā)兵還有救,晚了就來不及了。"然而各鎮(zhèn)長官一則不滿司馬越專權(quán),再則被石勒聲威所震,竟無一人至洛陽。

東海王司馬越執(zhí)政,以王衍為司徒,用其弟王澄為荊州都督,族弟王敦為青州都督,以瑯琊王司馬睿為揚州都督,三將分據(jù)三地以確保半壁江山。青州戰(zhàn)亂,王敦退保揚州,司馬越所依賴的地區(qū)只有荊江和江淮,現(xiàn)在被石勒切斷三地的聯(lián)系,不但兩地的物資供應不上來,后路也被石勒堵死。司馬越深知事態(tài)的嚴重,身著戎裝入宮面圣請求征討石勒。晉懷帝大驚,你把兵馬帶走,洛陽怎么辦?后世評論司馬越時,總喜歡指責他把晉懷帝丟下不管,是導致洛陽陷落的罪人,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只能是唯一解決的辦法,試想如果司馬越困守洛陽,也許洛陽可以多支持兩天,但各地的援兵不到,洛陽缺乏物資糧食供應遲早失陷。如果把皇帝帶走,人心一散,洛陽馬上就會丟失,司馬越的大軍必定會受到漢國主力部隊和石勒的南北夾擊。把皇帝留在洛陽,激勵軍民死守的斗志,自己率主力與石勒決戰(zhàn),用他的話說:"臣出,幸出破賊,則國威可振,猶愈于坐待困窮也。"我與石勒決戰(zhàn)獲許有機會,固守洛陽只有死路一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