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自律的努力都會獲得多重回報。
——吉姆·羅柏
是什么驅使人們的行為呢?是什么讓一個人做他在做的事呢?
答案是:痛苦和快樂。我們所做的一切要么避免痛苦要么獲得快樂。也就是說,一個人做某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可以給他帶來快樂,一個人避免做某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會給他帶來痛苦。“上帝把人類交給兩樣東西控制:痛苦和快樂。它們控制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所說的一切,我們所想的一切”。
比如說,你為什么要吸煙,即使你知道它對你的身體從長遠來說是有害的(長期的痛苦)?因為吸煙可以給你帶來眼前的快樂,即使它有長期的害處(痛苦)。為什么有時你選擇去看電影,而不是選擇學習或工作?因為看電影可以帶給你眼前的快樂,而學習或工作帶來的可能是痛苦,即使學習或工作對你有長遠的好處。為什么你每天去上班?即使你不喜歡它(眼前的痛苦),而不是呆在家里享受快樂時光?因為工作會帶給你長期快樂(賺錢)。
另一個例子,如果你想減肥,短期的痛苦是抗拒眼前的饑餓感和美味的誘惑,而長期的快樂就是感到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為了成功地減肥,你必須克服短期的痛苦,著眼于長遠的快樂。
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總是選擇避免眼前的痛苦而選擇眼前的快樂,你很可能成為長遠的失敗者,從而給你帶來更大的長期的痛苦。例如,如果你總是選擇享受你的生活,你怎么能有所成就?溫室中的花朵是經(jīng)不起風浪的。如果你是一朵溫室中的花朵,當你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一定會遇到的),你將怎么辦?
有一些人正好相反:他們選擇眼前的痛苦,從而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大的長期的快樂-成功和幸福。為什么你要運動,即使它眼前可能是痛苦的?因為你相信它可以給你帶來長遠的健康(快樂)。為什么有些人選擇學習或工作而不是看電影,即使看電影更愉快?因為這些人相信學習對他們有長遠的好處,可以給他們帶來長遠的快樂。
因此,世上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人避免眼前的痛苦,追求眼前的快樂,從而給自己帶來長期的痛苦,并成為生活的失敗者;另一種人克服眼前的痛苦,延遲快樂,從而給自己帶來長期的快樂和成功。后一種人就是情商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