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回大地話風箏

老俗事 作者:周簡段


久居城里的老北京人,不論窮富,總是一輩子也離不開玩樂。刺骨的風雪嚴寒迫使他們悶在家里“忍冬兒”,一俟迎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春天,便興高采烈地大放其風箏,以散發(fā)一冬蘊蓄的內(nèi)熱并舒展幾乎呆攢了的筋骨。

中國特有的風箏,古稱“紙鳶”,是一種既可作玩具又可供觀賞的傳統(tǒng)工藝品。但考其源,卻與軍事有關(guān)。據(jù)明王三聘《古今年物考 風箏》云:“漢高祖之征陳稀也,韓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穿地遂入宮中,今謂之風箏?!?/p>

其實,“風箏”一詞本來就含有聲響的意思。據(jù)明朝陳沂所撰《詢萏綠 風箏》記載:“初,五代漢李業(yè)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庇纱丝梢姡駠陂g在北京尚可見聞的“簧鼓風箏”,系由五代后漢之竹笛紙鳶演變而成。

北京的三四月份,是放風箏的旺季。從楊柳枝頭泛出隱隱的綠意到桃花亂落如紅雨霏霏的暮春,民間的風箏藝人與四九城的風箏攤,生意格外興隆,到處可見風箏浮動,隨時可聞簧鼓之聲。

素有“藏龍臥虎”之譽的北京城,風箏藝人也層出不窮。善做八卦形風箏的李三爺,以糊猴兒八戒而出名的“猴兒常”,因善制蒼鷹而譽滿京華的四龍,博采眾長、譽滿全球的“風箏哈”,以及只為自娛不圖贏利的儒生王振亭(已故戲曲作家景孤血的冰翁),各以其迥異風格獨樹一幟,為悠久的風箏文化藝術(shù)的傳播,功不可沒。此外,尚有內(nèi)務府造辦處(清代皇宮內(nèi)掌管手工作坊的機構(gòu))繪制上品風箏的能工巧匠,因在宮中當差而其名不顯也。

諸多巧奪天工的風箏藝人,皆名噪一時:而以雕蟲小技而歷久不衰且世傳四代者,唯有清真教人“風箏哈”。據(jù)孫建中《琉璃廠小志》載:“哈記風箏,在琉璃廠中間路北仁威觀。今數(shù)十年,以哈氏制售之風箏為最著?!?/p>

“風箏哈”者,其名哈國梁,乃光緒年間京都南城寒門人氏。清末民初,即以其匠心所制之造型奇特、形態(tài)迥異、色彩斑斕的哈氏風箏而享譽朝野。其子哈長英,自幼熏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制風箏曾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質(zhì)獎。其孫哈魁明,家學淵源,各類風箏作品均以彩繪見長,既可放飛,又可懸于大雅之堂作為陳列佳品,故曾數(shù)十年稱雄于京城。至于其曾孫第四代傳人哈亦琦,以其家傳技藝而就任北京風箏廠副廠長,所產(chǎn)大批量風箏常年出口,頗受世界各國風箏愛好者之青睞。

北京之風箏,形式各異,尺碼有別。以其形式分,包括人形、拍子形、蜈蚣形三大類;以其尺碼分,大則三十丈,小則若手掌。人形類之風箏,其原型即“沙雁”,而由此行化者,則有哪咤、劉海、孫悟空、豬八戒、哼哈二圣、合和二仙以及蝴蝶、蜻蜓、鲇魚、龍睛魚、鷹與雕等變形。拍子形大都呈八卦、三陽開泰、七鵲登枝、單雙喜字諸形態(tài)。最奇者為蜈蚣形,由百余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分量重且之間容易互相纏繞,故極難放。

好玩樂的北京人,因其經(jīng)濟狀況不同而分三六九等,而各類風箏的做工自然也有糙細之分。耗財買臉的大爺們,于大庭廣眾之中玩風箏時特別講究出人頭地,于是每每不惜以重金訂做,不僅對材料的選擇、尺寸的比例、圖案的彩繪極為苛求,而且必須使某些風箏的眼睛和翅膀在空中顫動不止;就連那線桄子,也要特選用紅木或金星烏木所制者。囊中羞澀者放個“黑鍋底”(普通小沙雁),照樣可以盡興而過癮。至于镚子兒沒有的窮孩子大都自己動手用舊報紙糊“屁戶簾兒”(一種長方形的簡陋風箏,下綴長紙條作飄帶,因形似小兒屁簾兒而得名),劈柴“上纏些棉線便是線桄子,三五成群迎風而放,也能飄起一丈多高,彼時社會對此機笑為“窮人樂”。

曩年的北京城,空曠之處頗多。天安門前,什剎海畔,鼓樓左右,天壇內(nèi)外,以及東單草地,均是放風箏的理想去處??釔埏L箏的兒童或成人,一俟購妥心愛的風箏之后,便呼朋引伴,成群結(jié)伙地擇地去試飛。大大小小的風箏迷,沐浴在明媚的陽光與和煦的春風里,說著、笑著、跑著;隨著竹桄子和紅木桄子的嘩嘩作響之聲,數(shù)百家形形色色的風箏漸漸騰空而起,大有遮云蔽日之勢。黃瓦的宮殿,蒼翠的松柏,拂地的綠楊,蕩漾的碧波,以及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同那些被溫和的春風送上天宇的風箏融合成一幅迷人的圖畫,而風箏的主人們連同那些悠閑的圍觀者,無一不在畫中游。如此之雅興,非至黃昏而不收。故舊京有《放風箏》詩云:“不知黯索弄東風,只訝輕雷走碧空。試立御河橋上望,紙鳶無數(shù)夕陽中?!?/p>

最愛吃喝玩樂的慈禧太后,也是一位風箏迷。其所玩之各類奇巧風箏,除由“造辦處六十一行”協(xié)力精制外,亦慕名以重金獵奇于民間。這位被市野都尊稱為“老佛爺”的女皇,每年總是剛賞罷上元花燈即下諭旨籌辦風箏之事。而放風箏之地點,或?qū)m中,或中南海。屆期,自有深諳風箏之道的太監(jiān)充當把式,紛紛放駘蕩春風中大顯身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