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曹操”侯喜瑞

梨園往事 作者:周簡段


早年梨園界“架子花臉”侯喜瑞,名噪南北,其所演之《長坂坡》、《陽平關(guān)》、《戰(zhàn)宛城》等曹操戲,表演各具特色,塑造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因被觀眾譽(yù)為“活曹操”。

像喜瑞為清真古教人,出身寒門,幼年喪母,迫于生計(jì),九歲時入“書連成”科班學(xué)藝,初學(xué)“梆子老生”,后從名丑蕭長華學(xué)“小花臉”,最后專工“架子花”,十五歲出科,在喜連成搭班演出。十九歲托人說情,遞門生帖拜名凈黃潤甫(滿族人,世稱“黃三”,票友下海者,時有“活曹操”之稱。)為師,得其三昧,自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逐漸形成了自家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創(chuàng)出了與金少山、郝壽臣三派鼎足而立的“侯派”。

侯喜瑞能演之劇目甚多,除曹操戲以外,《群英會》的黃蓋,《取洛陽》的馬武,《寶蓮燈》的秦燦,《開山府》的嚴(yán)嵩,《法門寺》的劉瑾,都是他的拿手杰作;他與楊小樓合作演出的《連環(huán)套》、《野豬林》,與梅蘭芳合演的《宇宙鋒》、《太真外傳》,與高慶奎合演的《七擒孟獲》、《哭秦庭》等劇,更是珠聯(lián)璧合,并早已成為絕響。

嗓音蒼勁挺拔,“沙音兒”和“炸音兒”韻味渾厚,并能性格化、感情化、意境化,是侯喜瑞唱腔與念白的突出特色,發(fā)于內(nèi)而形于外的做工,更使他的表演藝術(shù)臻于爐火純青。

這位在舞臺上辛勤耕耘半個世紀(jì)的老藝術(shù)家,早年即立下了“寧可筋長一寸,不許肉厚一分”的誓言,每日堅(jiān)持五更起身,步行天壇南墻根下喊嗓子、念話白、打拳、練劍、翻跟頭,風(fēng)雪無阻,此等鍥而不舍之精神,不僅使他練就了過硬的舞臺功夫,而且落下一副硬朗的身子骨,享年九十一歲鶴駕道山,成為梨園界屈指可數(shù)的老壽星。

老北京的戲迷們皆知侯喜瑞愛“趕場”,蓋因其“戲路”太寬且藝術(shù)精湛所使然。凡名角粉墨登場無不約他,有求而必應(yīng),從來不“拿糖”(北京土語,言乘機(jī)講條件而不肯輕易去做。),日夜連演兩場甚至三場戲,對侯喜瑞來說乃司空見慣。因此,他擁有的觀眾,其數(shù)量之廣大而令其他名角望塵莫及。

老北京的戲迷們皆知侯喜瑞愛“要錢”(北京土語,指賭博。)無論“推牌九”還是打麻將,只要往牌桌旁一坐,便雷打不動;甚至散了戲連彩褲都沒脫,便一頭扎進(jìn)牌友里,又打牌又聊戲,混雜于三教九流之中,打哈哈說笑話,十足的樂天派,而輸贏則置之度外。

另外,侯喜瑞還愛施舍。他因終年趕場而所拿“戲份”甚多,卻視財如敝屣,或贈之窮人,或捐之義學(xué),或舍之粥廠,澤被天下寒士,廣績陰德,此或其長壽之道耶?

位于崇文門外手帕胡同的侯喜瑞住宅,于十年浩劫之初幾被踏為平地,其女兒死于非命,而時年七十五歲的侯喜瑞居然虎口余生。曾為距住處不遠(yuǎn)的千芝堂老藥鋪?zhàn)峡?,聊天以遣悶。一九八二年,一代名凈無疾而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