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兄弟的不同選擇
這可怎么得了,重耳是狐突的親外孫。
太子申生都幫了,重耳更不能視其安危不顧了,狐突趕緊叫來二兒子狐偃,讓他即刻前往蒲城出差,務必趕在勃鞮之前通知重耳逃跑。同時囑托道:“外孫重耳肯定是塊好材料,你們兄弟倆今后一定要好生輔佐,助其事業(yè)成功?!?/p>
狐突老先生所說的兄弟倆指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狐毛和狐偃。論起來,這兩兄弟是姬重耳的舅舅。作為母系社會的道德遺產,古時舅舅和外甥關系比于至親。大舅狐毛一直在蒲城陪伴重耳,姬重耳則從17歲起便父事小舅狐偃。狐突的倆兒子就此再沒能回到老爸身邊,直到老爸慘死之時也沒能見上最后一面,這是后話。
且說狐偃氣喘吁吁地跑到蒲城,告知變故,重耳大驚,趕忙開會討論去留問題。身邊謀士無不表示“跑路勝于一切”,于是重耳下定決心,收拾細軟,立即出奔。哪知,勃鞮抓人真夠積極,比預想的早來不少。兵臨城下,蒲城軍民紛紛請纓,要求一戰(zhàn)。老大重耳卻不想跟老爸獻公對著干,下令城門洞開,不加阻攔。
勃鞮一看蒲城大門敞開,還以為重耳已經逃走,于是一頓急行軍。哪知領著甲兵沖進重耳府時,一眼就看到重耳、狐毛、狐偃三人竟然還在府內。
當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慘遭失敗,紅軍失意逃奔。初時壓根沒有方向,到了后來還是看了國統(tǒng)區(qū)的報紙方知陜北劉志丹的根據(jù)地新立,才確定要全軍北移,終于保存實力,乾坤扭轉。所以說,危機關頭,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走為妙。可重耳和他兩個舅舅卻有點磨嘰。
三人明確了逃跑的意圖卻沒確定逃跑的方向,反復商量間,勃鞮已經提兵入內。府內家丁保姆大叫一聲:“城管來了!”霎那間跑得無影無蹤。重耳、狐毛、狐偃三人驚慌失措,跑到后院。這年頭玩躲貓貓是有生命危險的,只聽兩個舅舅大喊:“躲不了啦,快翻墻吧?!?/p>
說話間,二人立馬翻墻而出,回身一看,寶貝外甥這位“翻墻男”竟然體育不合格,手腳不利索,還在墻上騎著。
大哥狐毛趕緊踩著弟弟狐偃上墻去接,怎料墻那邊的勃鞮已經趕到,一把抓住重耳的衣袖。
現(xiàn)代人穿衣服,衣袖基本是貼身的?,F(xiàn)在描述歹徒行兇時,基本是說“一把抓住被害人的手臂”,而不會趕上寸勁,單單抓住衣袖而已。古時的服裝袖口寬大,這點諸位在電視上早有所見。勃鞮看著重耳正要翻墻逃走,大手一抓,沒抓著手臂,只抓住了衣袖。
重耳使勁掙脫,勃鞮提劍威脅。重耳一驚,全力往墻外后仰。眼瞧著獵物就要逃脫,勃同志手起劍落,又趕上寸勁,砍斷衣袖而已。霎那間重耳因為失去平衡,一下摔出墻去,幸好有兩位舅舅墊背,外加情勢緊急,也顧不上腰酸背疼腿抽筋,起身便跑。
那頭的勃同志也重重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手持寶劍,一手持衣袖,無盡恨依依。手下一看,竊竊私語,說咱這個老大咋有斷袖之癖呢?勃鞮從此銜恨于心,日后他又奉命潛入他國,追殺重耳,這是后話。
且說重耳和他的兩位舅舅邊跑邊想地兒,最后覺得還是找個近一點的地方歇歇腳吧。于是去了翟國。
“翟”有兩個發(fā)音,除了“宅”之外,還有“狄”,意思也和夷狄相同。重耳因為母親是北戎之人,因此他心中的華夷之辨本不是太強,所以跑路的時候也不會分什么“華”國、“夷”國。至于翟國之主,他一看晉國大公子逃難到此,就跟難得遇到外賓似的,殷情備至。還說自己昨晚做了個夢,蒼龍下凡,今天睜開眼就看到公子來投,實在是上天安排。主賓言語契合,一切順利。
沒過多久,外人傳報,說有一個車隊正朝翟國而來。重耳心神剛寧,沒成想追兵又至,趕緊請求翟老大替他出頭。翟老大也不想在外賓面前丟人,下令弓箭伺候,然后主賓一同上城觀戰(zhàn)。等重耳一上城頭,就聽到城下一人大呼:“切莫放箭!我們不是追兵,特為投奔晉國公子而來。”
重耳仔細一看,說話的是趙衰(音同崔)。
趙衰,字子余,他老爸就是申生的司機趙夙。趙衰做過幾年重耳的班主任,重耳出守蒲城之后,他久在絳都任職,一直看不慣驪姬迷惑獻公,二五恃寵驕橫。如今見爸爸的老領導申生被逼致死,自己的好學生重耳出逃外國,于是相約同志之士,慷慨陳詞,最后竟然說服數(shù)十人一起去官辭職,偷渡出國,投奔重耳。
重耳知道趙老師的為人,肯定不是那種給地方官拉皮條,嫖宿強奸女學生的主兒,于是讓翟老大開門放人。數(shù)十人組成的龐大車隊入城之后,眾人下車集合。重耳一看,除了趙衰之外,還有魏犨、狐射姑、先軫、顛頡、介子推、胥臣等知名人士。
比如魏犨,是申生小弟、趙夙同事、魏姓始祖的畢萬之子。也就是說,當年申生手下趙、魏兩位功臣的傳人現(xiàn)在都團結在重耳的周圍,真可謂重心遷移,熱點?換,眾望新歸。這個“犨”字,音同抽,意思是牛的喘息聲。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魏犨是個粗人。也的確如此,魏犨后稱魏武子,一個“武”字足以概括他好勇斗狠的性格了。
有點貶義的是,粗人畢竟是粗人,干事魯莽不經大腦,之后重耳都對他動過殺心。魏犨同志也沒得到太大的重用,要不是子孫爭氣,不然三家分晉的時候也難有魏氏了。所以,人還是有點文化的好。
順帶交代一下狐射姑,他是狐偃之子,重耳的表兄。
重耳的流亡團隊就此建立,打算扎根翟國。雖然此后事不如意,起碼現(xiàn)在能喘口氣了。此時重耳已經43歲。司馬遷先生在《史記》里說重耳一直喜歡結交豪杰,善于搞人際關系,有士五人(趙衰、狐偃、狐射姑、先軫、魏犨)和他一直很鐵??磥恚鲩T真得靠朋友,這五人也成了重耳流亡團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