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是風(fēng)。可是最后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
——《艋舺》
當(dāng)助理的那段日子,我最大的轉(zhuǎn)變在“嘴”上。嘴不光是用來吃喝的,更重要的功效在于說話,說好話,說贊美的話,恭維話寒暄話客套話都要說。網(wǎng)上有酷評說:“我不是廣場算命的,嘮不出那么多好聽的嗑兒!”很抱歉,想在社會上吃得開,你就得把自己變成廣場算命的,多跟人家嘮好聽的嗑兒!
我跟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擅長夸別人,越是熟人,越說不出好話??赡苓@跟中國人含蓄的表達(dá)方式有關(guān)吧。關(guān)系很好的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去死吧你”“你丫欠揍”,但是很難說出“真謝謝你”“你太好了”。即便是心里裝著滿滿的感動,嘴上也只是說“看你那死樣兒”。我的記憶里,似乎很少得到父母、老師的肯定,多半都是他們在挑我的毛病,即便考試得了90分,他們也不會夸獎,只會說,反省一下,為什么沒考100分?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讓我開口夸別人,太難了。眼睛看到的只是別人的短處和缺點,要么不張嘴,張嘴就想給人揭短。
在學(xué)校里,互相揶揄打趣沒什么,同學(xué)之間打打鬧鬧,彼此之間是不記仇的。但是到了職場中,大家都是“初次見面請多關(guān)照”,沒人喜歡牙尖嘴利,嘴巴抹蜜才受歡迎。可惜這是我很久以后才悟出來的。我畢業(yè)之后一直不順利,出國沒出去,找工作又不順心,肚子里攢了數(shù)不盡的怨氣,更是看誰都不順眼。以前在網(wǎng)絡(luò)公司上班的時候,辦公室里的幾個人都是黑著臉盯著電腦,一整天不說話,我憋得想罵人,完全不考慮語言藝術(shù)這回事。后來到了張總的信息公司,環(huán)境變了,心情好多了,想把同事關(guān)系搞得融洽些,于是開始從頭學(xué)習(xí)“講話”。
為了讓自己敢于張嘴說,我找了各種各樣教人講話的書來看,什么卡耐基啊,拿破侖·希爾啊,都看了。還從網(wǎng)上找到一些免費的演講視頻,教人樹立信心、提高口才等等。我甚至想去報名參加一個口才訓(xùn)練的課程什么的,就是為了自己能夠克服張嘴難的毛病。跟在老板身邊,沉默寡言固然能給人留下“老實”的印象,但是,當(dāng)蔫了吧唧的老實人是沒多大出息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機會。
最簡單有效的“張嘴”,莫過于夸獎。成功學(xué)里把這叫做“贊美”,實際上就是“拍馬屁”。職場也好,生意場也好,就像一個馬圈。你的地位越低,輩分越小,前面的“馬屁股”就越多,你只好一路拍過去。隨著你地位的提升,資格變老,前面的“馬屁股”減少,身后的“馬臉”增多,也就是說,你熬出頭了,有人拍你的馬屁了。難怪有人說,天才,就是天才的馬屁精。把馬屁拍得悅耳動聽不露痕跡,這就是一項卓越的技能。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2005年近年底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場婚禮的籌備工作。準(zhǔn)確地說,我以“跟班+打雜”的身份參與其中。新娘子是一位少將的女兒,新郎是一位銀行高管家的“富二代”。那位少將是張總事業(yè)上的帶路人,張總一口一個“大哥”叫得親,對于這次婚禮張總也是忙前忙后,親自操持。我作為張總的跟班,當(dāng)然也要跟著跑腿?;槎Y地點的選擇,場地的布置,儀式的風(fēng)格,婚禮的基調(diào),請柬的選擇和派發(fā),喜糖的購買和包裝……除了新娘自己身上的婚紗是她自己選的之外,其他一切都是由張總負(fù)責(zé)張羅,而我,就負(fù)責(zé)執(zhí)行。那一陣子,我差點兒就成了婚慶專家,甚至動了開一個婚慶公司的念頭。
大張旗鼓地忙活了半天,最后的婚禮場面,嗯,怎么說呢,說真的,在我看來,簡直是一場“鬧劇”。新郎新娘希望辦一場草坪婚禮,于是,婚禮地點選在“長城腳下的公社”。這注定是一場見證奢華的好戲,可是儀式的設(shè)計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槎Y選在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綠色,真的是草坪婚禮最佳的背景。可惜,儀式被做得中不中西不西,既有中式的大紅喜字,又有西方的白色花環(huán);新郎新娘穿的是白色的禮服,而現(xiàn)場又放了個巨大的火炬襯托紅紅火火。據(jù)說,那個火炬還是知名人士專門為這個婚禮設(shè)計的,后來那位設(shè)計師還參與了奧運會祥云火炬的設(shè)計。反正,在我看來,那個婚禮就是一次鋪張浪費又毫無品味可言的鬧劇。但是,我看見我的“榜樣”張總,不住地對這次婚禮點頭稱贊,而新娘的父親,那位少將,也是滿面帶笑非常滿意的樣子。我實在太無語了。
儀式忙完了,我和張總是沒資格過去參加宴會的,干脆收兵,打道回府。開車回公司的路上,我實在忍不住了,跟張總說:“張總,我真覺得這婚禮不咋地,太鬧騰了?!?/p>
“哈哈,誰說不是呢!”張總說。
“???您不是說好嗎?我看您不住地夸那個火炬?!?/p>
“你知道什么?那個火炬,是老爺子欽點的。人家就好這口兒,特意讓專業(yè)設(shè)計師設(shè)計了一個,當(dāng)做婚禮的重頭戲。我能說不好么?”張總笑了笑,搖搖頭說,“孟燃,你還是嫩,對好壞的界定太過主觀。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投其所好就是好。你說我?guī)椭俪诌@場婚禮,為了什么,這又不是我嫁閨女。首先,我是為了報恩,大哥對我有恩,提攜過我,他家有了大事,我義不容辭。其次,我是為了鞏固關(guān)系,人情債光用錢是還不清的,你必須付出時間、精力和心力?;槎Y的場面你也見到了,參加婚禮的人你也見到了,那紅包里有多少百元大鈔?你想都想不出。甚至可以說,多少人巴不得有機會能過來送紅包,都進(jìn)不來。在這種時候,我能送錢么?只能送‘心’。”
張總說得挺輕松,但是這些話在我看來挺沉重。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說多少的違心話,做多少違心的事呀?;蛟S,違心的次數(shù)與成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年輕的時候,總是抱著自己的那一套規(guī)矩理論不放,不愿意說好話,不愿意妥協(xié),不愿意接受批評,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不如自己……后來,迫于壓力,開始退讓,把自己的底線一再降低,舍棄很多東西,就是為了交換名利。
很多年后,看電影《艋舺》,聽到里面的一句臺詞:“風(fēng)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是風(fēng)??墒亲詈蟊轶w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碑?dāng)你是一棵弱不禁風(fēng)的小草,你只能向疾風(fēng)低頭;哪怕你變成一棵大樹,超級龍卷風(fēng)一來,你也會被連根拔起。倒不如,學(xué)會示弱,學(xué)會讓步,學(xué)會迎合,保全自己,增強實力,讓自己努力變成“風(fēng)”。那個時候,你才有資格說不。
奮斗進(jìn)行時
1我們交朋友,喜歡那些讓我們覺得“舒服”的人。這種感覺絕對不是在擇友的時候才出現(xiàn),職場中上級挑選下級,生意場中上家挑選下家,都遵循這個原則。如果你希望上司、客戶青睞你,你就需要為人家提供一種“舒服”的服務(wù),贊美就是這些服務(wù)中最簡單的一項。
2有些愣頭青對“取悅于人”這類事非常不屑,好像說句軟話、求人辦事就讓自己的人品打了折扣似的。這純屬一種誤解。你活著總要跟周圍的人產(chǎn)生互動的,有人給你站臺助威,你活得才更有趣味。所以,讓別人喜歡自己不是錯。為了贏得別人的喜歡,需要把自己身上一些不那么招人喜歡的地方改改,至少要收斂起來,別讓人看見,這叫“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