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不能多喝,喝多了,一只看成兩雙,筆又抓不穩(wěn),豈不只能潑墨涂鴉?
秦以前的古詩中也有酒,只是清淡,而又不甚醉。隋唐以后就大不同了,有了陳年的佳釀,味醇美,而醉人更甚。那些言酒、言醉的詩,不勝枚舉。且作個文抄公,錄出些常見的句兒為例:--
那一度叱咤風云的項羽,末路上,"夜起,飲酒帳中,"悲歌慷慨地唱出:"虞兮!虞兮!力拔山兮!"雖歌中無酒,卻是酒在歌前。
那"對酒當歌"的曹操,卻憂有術,說道:"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其子,植的詩,風流俏麗有似后代十八九世紀,維也納的豪富社會,歌舞、醇酒與美人(Wien:waltz,wine&women)"置酒高殿上","齊瑟和且柔","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陶淵明能酒,幾乎詩中無句無酒,尚不夠醉,又寫了廿篇的"酒詩"。
張華很爽快,干脆開出了酒單子來:"蒼梧竹葉青;宜城九醞醝"(見輕薄篇)。
更甚者,沒過于那"醉癡"、"醉仙"、"醉鬼"。阮籍、劉伶、顏延之、及"飲中八仙"。
窮病潦倒的杜甫,喜歡喝竹葉青及菊花酒。無錢買酒,只好去喝人家的酒,為人寫詩做報酬。"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與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國家衰敗,自身窮病,百感交并,酒也澆不了的愁。"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世事兩茫茫。"
杜甫是個愛國的詩人,又能為窮苦人民說話的詩人。曾以富豪宰相家的仕女"麗人行",對照窮苦人民的遭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乃"詠懷五百字"里的不朽句。以"瘦馬行"喻人。"無家別壯游里":"下憫萬民瘡"。再看那些:"兵車行","望春","述懷","新安吏","羌村三首","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等等數(shù)不盡。他自己的生活,是數(shù)米粒,喝稀飯:"吾安藜不糝","應過數(shù)粒食"。(見風疾舟中)。到頭來,人老疾頻,姜弱于?。?行葉病涔涔"。"送窮反遭俗白眼"。"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于此情景下,他大概活了五十七歲。怎好怪他死前三兩年中,日暮途窮,心灰意消,悲觀的吐露出,來自道家佛教背景的:"百年賦命定"、"有客雖安命"、"宿昔世安命"、"自私猶畏天"。在他千千百百的詩句中,單只由于這四句,幾個近代的文人,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用來無情而刻薄地批評他,甚至于毀謗他。有比,一個極盡將死痛苦的病人,錯求了一粒"鎮(zhèn)靜丸",何濟于事?豈好忍心罵他!他的詩歌在生前,只不過換來酒吃,他哪會知道,身后為百世人民所珍貴!給我們遺留下這筆"金不換"的文化財富!
另外,又有一批文人,嚷吵著追封杜翁為"詩圣"。這也是多此一舉。人民崇敬的是代他們說話的詩人,唾棄那些代帝王吹噓,宣揚"功德"的"圣人"。痛苦尚可忍,肉麻最難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