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很多的人在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他們胸懷大志、滿腹經(jīng)綸,結果往往卻郁郁不得志。其實,他們忽略了金子發(fā)光也是需要條件和機會的。事實上,如果金子沒有光的作用,它自己永遠也不發(fā)光,就像一個有才華的人,如果不被發(fā)現(xiàn),那他只能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因此,不要總抱著“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想法。不努力、不拼搏,命運就永遠是攔在面前的鴻溝,永遠無法跨越。成功是等不來的,即使它就在眼前,也需要我們伸出手抓住。
有位青年時常對自己的貧窮發(fā)牢騷。有一天,他終于鼓足勇氣敲開了一位富翁家的門,希望那位白手起家的富翁能夠告訴他一些關于致富的秘訣。
“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樣白手起家的吧?”一進門,富翁首先問道。
“您是怎么知道的?”青年對富翁的判斷表示驚訝。
“因為在你之前,已經(jīng)有很多位自以為一無所有的人來找過我。來時他們確實貧困潦倒而且牢騷滿腹,但走時儼然個個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么還抱怨不止呢?”
“它到底在哪里呀?”青年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只要你給我一只眼睛,我可以用一袋黃金作為補償。”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大聲回答道。
“好,那么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p>
“不,雙手也不能失去!”青年尖叫道。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F(xiàn)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么豐厚的財富??!這就是我所謂的致富秘訣。”富翁微笑著說。
青年聽了,如夢方醒。他謝了富翁,昂首闊步地走了出去,儼然自己也成了一位富翁,因為他知道他已經(jīng)擁有了致富的本錢。
生活中像這位青年一樣的人并不是少數(shù),他們總是在等待著成功來敲門,總是用喋喋不休地抱怨來應付自己,殊不知,并不是他們懷才不遇,而是他們不曾邁出尋找機遇的雙腿。
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擋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攻擊,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第二次更猛烈的攻擊,結果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攻擊,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果后,它不再攻擊了。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等等,請問:鱷魚還會攻擊那些小魚嗎?答案是:它不再攻擊小魚了。它徒然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一切努力。
遺憾的是:像這條鱷魚一樣,我們很多人經(jīng)過多次的挫折、打擊和失敗之后,就逐漸失去了戰(zhàn)斗力。激情死了,夢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傷的嘆息,他們開始感到無奈、無助、無力。為了掩飾失敗帶來的恥辱和不安,他們努力為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什么要讓我上山下鄉(xiāng);這個社會太不公平;我沒有文憑;我長得不漂亮;我沒有關系;我討厭吹牛拍馬;我太善良;我憎恨爾虞我詐;如果給我機遇,我也會發(fā)財;知足常樂……結果是:他們依然貧窮,依然懷才不遇。
我們可以看到,“懷才不遇”者總是在發(fā)牢騷,抱怨社會沒有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舞臺,給他們以施展才華的機會。機遇從來都青睞有準備的頭腦。一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主動尋找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而不是等待機遇。對于所謂的“懷才不遇”者,世界不因你而存在,也不會為你而存在,除非你被人們奉為“救星”或者“救世主”。所以,凡是自稱為“懷才不遇”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是失敗者。
不要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沒有機會,也不要自以為才華蓋世而不遇良機。機遇不是彩票,全憑運氣,它雖然具有隨機性,但總的概率卻是平均的,機遇只給那些去尋找它的人。因此,勇于去做那匹主動追尋“伯樂”的“千里馬”吧,那樣,機遇才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