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期終前,在數(shù)理學院布告欄上看到一則很吸引人的消息,是同學會號召參加“大學生暑期勞工營”的通告。于是我便很快邀了一同來讀化學的施君,興高采烈地去報了名。
考試剛完畢,勞工營主辦人即通知大家去選擇工作項目和地區(qū)??催^之后,勞工類型應有盡有,布滿全國各地:公路、造林、農(nóng)場、牧畜、工廠、漁業(yè)、采礦……不勝枚舉。尤其在礦業(yè)中,除了北部阿斯圖里亞地區(qū)的煤礦,中部阿爾瑪?shù)牵ˋlmadén)全球蘊藏最富有的水銀礦外,對我們最具有吸引力的,卻是東南方沿地中海的阿爾美利亞(Almería)省境內,有個叫若達爾基拉爾(Rodalquilar)的金礦。也許是好奇所致,我們毫不猶豫,立即報名參加金礦暑期勞工營……
那時,西班牙非常貧困,內戰(zhàn)結束后還沒復原,加上多年被盟邦各國封鎖(其原因是二戰(zhàn)時,西班牙雖說保持中立,其實非常親善軸心國家集團),我們所乘的火車,引擎還是用燒煤來發(fā)動,車廂座位都是木條做的。咔嚓,咔嚓,一夜坐下來,明晨到達目的地時,腰和坐骨都被搖晃得又酸又痛!
若達爾基拉爾金礦本來屬于大英帝國所有,因為礦石含金率太少,每噸僅產(chǎn)金三至八克,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英國將其甩給西班牙。為了解決礦區(qū)員工和家屬四千多口的生活問題,西當局硬著頭皮接收下來,繼續(xù)開發(fā)。
我們這批來自首都的大學生,可說是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分派我們擔任工資最低,最容易做的小工位置上,用小推車幫助搬運些碎石塊而已。我們每天的工資僅西幣二十元!繳十元伙食費,不足數(shù)由暑期工作營貼補,余下十元是報酬。礦區(qū)無宿舍可言,民居又沒空房容納,結果為期一個月的住所,是地地道道的帳篷,好在天熱,有時我們就索性睡在露天海灘上,仰望著星斗滿布的天空,耳聽著澎湃的夜潮,倒也是一番新的人生體驗。由于白天的勞累,往往來不及欣賞那大自然的美,便呼呼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