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想不滅,方成大器
● 逃離北京
咸豐三年(1853年)三月,由洪秀全(1814—1864年,廣東花縣人)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先后攻克九江、安慶、蕪湖和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并定都于金陵,改金陵為天京。五月,洪秀全又令其部下揮師北上,目標直指首都北京。那一刻,朝野震驚,北京岌岌可危。
這實在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張之洞無法繼續(xù)北漂了,目標和理想也無法實現了。當務之急,他必須放下理想,盡快逃離京城,回到興義那個相對安全的三線城市。
可是京城內部防守嚴密,城外戰(zhàn)火紛飛,而飛機、火車和長途大巴等交通工具都屬于幻想,他該怎么逃呢?關鍵時刻,他想起了隋煬帝楊廣,早在1 200多年前,楊廣就修了一條京杭大運河。好了,那就趕到通州,載一葉輕舟,順著運河一個人漂流吧。
七月,張之洞結束了北漂,在硝煙彌漫的時空下,他冒著生命危險,開始了漂流。一個16歲的孩子,冒著戰(zhàn)火,載一葉輕舟,獨自水漂,倒是一幅壯美的風景。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張之洞自己知道,這個尚不懂世事卻心懷夢想的少年天才,也因此對太平天國起義軍產生了一絲怨恨,有詩為證:
綺繡周原變水鄉(xiāng),
誤看秫稻作菰蔣。
澤鴻休怨無安所,
且限南來丑虜狂。
張之洞之所以把太平天國這支農民起義軍稱做“丑虜狂”,是因為他憂憤地感到,農民起義軍挑起的戰(zhàn)亂,將會葬送他繁花似錦的前程。
咸豐四年(1854年)年初,張之洞終于漂回了興義。而此時的興義,也是狼煙四起。這年十月,他父親張锳所任職的興義府,被興義境內的農民起義軍圍攻。危急時刻,張锳率部下和家人堅守城池,奮勇作戰(zhàn)。
張之洞和他的幾個哥哥也親臨作戰(zhàn)一線,哥幾個三天三夜都沒合眼。但起義軍攻勢太猛,興義城即將告破。情急之下,張锳親率敢死隊潛出城外,迂回到起義軍背后猛插一刀,起義軍這才大敗而逃。張锳乘勝追擊,收復了失地。
● 帶上媳婦再北漂
這年冬月,戰(zhàn)火剛剛熄滅,張之洞就收獲了一份愛情,他的另一半是貴州都勻知府石煦的女兒石氏。石煦和張锳是平級同僚,門當戶對,張之洞雖未成年,但到了法定的婚齡,那愛就愛了吧,兩人便在這年年底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石氏溫柔賢淑,她身上不僅有著張之洞母親朱氏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還繼承了朱氏的琴藝?;楹?,夫妻倆經常在一起彈琴、唱歌、想媽媽。然而,張之洞和石氏沒有心思度蜜月,因為遵義境內的農民起義軍,已經打到距興義府不遠的普安縣了,興義府再次陷入危局。
情況萬分緊急,張锳率領3 000民兵圍剿起義軍。張之洞也隨軍而行,在打仗的間隙,在炮火彌漫的軍營,他竟書不離手,孜孜不倦地溫習功課。 這幅情景深深地打動了張锳:這小子真是好樣的,戰(zhàn)爭如此慘烈,他的理想竟然不滅,將來必定成大器。
張锳擔心戰(zhàn)爭會葬送兒子的前程,于是勸兒子道:“繼續(xù)北漂吧,好好備考明年的會試。別忘了,帶上你的媳婦,一起出發(fā)?!币粋€好父親,總是會替兒子著想。張之洞一直心懷夢想,他的理想始終不滅,他絕不會辜負父親的期望。
咸豐五年(1855年)秋,張之洞辭別了父親,帶上了妻子,借道沒燃戰(zhàn)火的四川和陜西,艱難地踏上了北漂之路。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的長女出生了,取名張?zhí)矗步袕埲侍?。一家三口集體北漂,這事真的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