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畫家塞拉是“新印象派”又稱“點畫派”的一代宗師,他的點畫技法運用起來瑣碎費事,辛苦異常。他常常使用纖小且相互隔離的原色的點作畫,換句話說,他的作品就是由成千上萬個色彩斑斕的點組成的。
如果在近距離觀看這一個個彩色的小點,它們是如此微小,讓人根本無法把它看做是這幅圖畫的組成部分,但如果從稍遠的地方,將眾多的小點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它們立時又轉(zhuǎn)變成了一幅精美的畫作。這些不起眼的小點,與其他不同色調(diào)的小點——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以及它們的變體,排列在一起,勾勒出物體的輪廓和外形。
塞拉認為,一種顏色的小點被緊密地放置在其他顏色的小點旁邊,觀看者的雙眼在看到下一個色點的時候,上一個色點的顏色仍然在起作用,這正是利用了光學中的補色原理,通過觀看者的眼睛,自行把各種色彩進行混合,使得觀看者在腦海中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圖案。因此,在人們頭腦中,某一個小點的顏色,并非它自己的本色,而是與其他眾多小點相互混合后的顏色。
一個團體、一支隊伍、一個社區(qū)不正是由各種各樣的“小點”組成的嗎?我們中的每一位都是一個具有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光亮的小點,當每一個小點單獨存在的時候,它展示的只是它本來的顏色.但當它與其他各具特性的小點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呼應的時候,他們就構(gòu)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圖案,這是一幅包含著協(xié)力、合作、互補、和諧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