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幸福的人往往不知道什么是幸福,身在福中的人往往不惜福。也許你覺得自己不幸,但如果與其他不幸的人相比,你會發(fā)現(xiàn)比自己不幸的人還有很多。不是你不夠幸福,而是你還沒有完全明白幸福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一、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并非是一種具體的外在環(huán)境,它對于人們來講只是一種心理感覺。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往往是主觀的??鄻啡珣{自己判斷,這和客觀環(huán)境并不一定有必然關(guān)系,正如一個生來就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珠光寶氣的環(huán)境里,也無動于衷。擁有萬卷圖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億萬富翁交換鉆石或金銀。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羨慕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愛好就是方向,興趣就是資本,性情就是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于安享的境界。一個人生活的是否幸福并不在于他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有多么的好,而在于他心中的感覺,他是否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幸福。
一位作家曾經(jīng)去了一趟藏北高原,想體驗?zāi)抢锏牟孛裆?。他發(fā)現(xiàn)那里的藏民拖家?guī)Э?,靠啃牦牛骨頭度日。他大生側(cè)隱之心,深表同情。不料,藏民根本不買賬,反而頗為傷感地對這位作家說: “我看你一年到頭背井離鄉(xiāng)的,也不知為什么奔波,你才真的慘哩?!?/p>
同樣一種生活狀況,也許會有人認為人家過得挺悲慘,但人家卻往往自我感覺良好,活得有滋有味。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生活的幸福呢?
羅素曾著過《幸福論》一書,自覺對幸福頗有研究。有一年,他抱著“拯救中國人于水火”的宏愿到了四川。當他上了峨眉山,羅素就打消了最初的念頭。因為羅素上山時乘的是竹轎,他看到大汗淋漓的轎夫,深感不忍。誰知兩個轎夫在歇腳的時候用毛巾擦著汗水,用草帽扇著涼風,還有說有笑,并給這位大哲學家出了一道智力題:“你能用11畫寫出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嗎?”羅素想了半天不知其解,于是只好坦然地承認自己不能。轎夫笑吟吟地說出了四個字的答案“王一、王二”。羅素不由得心中嘆道:“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p>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使你快樂或不快樂的,不是你有什么,你是誰,你在哪里,或你正在做什么,而是你對它的想法。舉例來說,兩個人處境相同,做同樣的事情;兩個人都有著大致相等數(shù)量的金錢和聲望。然而,其中一個落落寡合,另外一人則歡欣愉快。什么緣故?心態(tài)不同的關(guān)系。”
幸福是一種感覺,希望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二、鮮花送人,幸福駐心
一家資金雄厚的鮮花公司想高薪聘請一位售花小姐,招聘海報張貼出去后,前來應(yīng)聘的人幾乎踏破門檻。經(jīng)過幾番面試,老板留下了三位女孩,讓她們每人經(jīng)營花店一周,通過對經(jīng)營利潤的考核,以便從中挑選一人。這三個女孩長得都如花一樣美麗,一個曾經(jīng)在花店插過花、賣過花,一人是花藝學校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余下一人只是一個待業(yè)女孩。
插過花的女孩一聽讓她們以一周的實踐成績?yōu)閼?yīng)聘條件,心中竊喜,畢竟插花、賣花對于她來說是輕車熟路。因此,在她經(jīng)營花店時,每次一見顧客進來,她就不停地介紹各類花的象征意義以及給什么樣的人送什么樣的花。因此幾乎只要顧客進了花店,她都能說服顧客買去一束花或一籃花,一周下來,她的成績不錯。
花藝女生經(jīng)營花店,她充分發(fā)揮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從插花的藝術(shù)到插花的成本,都精心核算,她甚至想到把一些斷枝的花朵用牙簽連接花枝夾在鮮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識和她的聰明為她一周的鮮花經(jīng)營也帶來了不錯的成績。
待業(yè)女孩經(jīng)營花店,與那兩位有著專業(yè)知識的女孩相比顯得有點放不開手腳,然而她置身于花叢中的微笑簡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樣美麗。一些殘花她總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費送給路邊行走的過往行人,而且每一個從她手中買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軟語“鮮花送人,手袖留香”。這聽起來既像女孩為自己說的,又像是為花坊講的,也像為買花人講的,簡直是一句心靈默契的心語……當然,女孩努力地珍惜著她一周的經(jīng)營時問,盡管女孩做得十分辛苦,但她的成績與前兩個女孩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竟然留下了那個待業(yè)女孩。老板的朋友及公司的員工都十分的不解。為何老板放棄能為他掙錢的女孩,而偏偏選中這個外行的待業(yè)女孩?
老板解釋說:用鮮花掙再多的錢也是有限的,用如鮮花一般美麗的心情去掙錢才是無限的。花藝可以慢慢學,可如鮮花一般美麗的心情是學不來的,因為這里面包含著一個人的氣質(zhì)、品德以及情趣愛好、藝術(shù)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