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街亭之役后,諸葛亮問鄧芝:“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說:“云身自斷后,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從以上幾事,可見趙云一身是膽,武功計謀,不亞于關羽等人,只是無緣統(tǒng)軍征戰(zhàn)而已。
趙云匹馬單槍立于營門之外
第二是他的為人及思維堪稱先公后私,敏于時事,而且甚為周密。
在荊州劉備平南方諸郡時,趙云鎮(zhèn)守一方:
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云。云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币蜣o不許。時有人勸云納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無纖介。
后來定益州,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圍地桑田分賜諸將。云諫之曰: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趙云破八門金鎖陣
還,令安居復業(yè),然后可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關羽身死后,劉備大怒,整軍東下,趙云諫曰: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毕戎鞑宦?,遂東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歸,云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而街亭之敗后,因趙云所部是唯一全身而退的,諸葛亮要把軍資余絹分賜將士,趙云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敝T葛亮因此大善之。
正因為如此,陳壽將趙云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把趙云加工夸張為五虎上將,以此彰顯趙云的武功及品德,但其實都是相當公平和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