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處理鄭國間諜案時,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那就是在派人搜查鄭國的住處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竹簡。竹簡上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秦始皇。他不由得感嘆道:“我這輩子若能見到這個人,并與他交游,雖死而無憾矣!”
秦國廷尉李斯見竹簡上都是韓非的文章,就告訴秦王,想見這個人,其實并不難。但韓非不同于一般人,他貴為韓國公子,如果要讓他來替秦國效力,他一定不同意,而且韓王也不會輕易答應。所以這件事情不能急,得慢慢想辦法。
偏偏秦始皇急不可耐,他恨不得韓非現(xiàn)在就坐在他的面前,與他深入交換意見。李斯于是給秦王出了個主意:發(fā)兵佯攻韓國,然后要求韓非出使秦國和解,料想韓王不敢不答應。
秦始皇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于是發(fā)兵30萬,聲稱要攻打韓國。聞聽此訊,韓國朝野上下驚恐萬分。這時候,韓桓惠王已經(jīng)去世,由韓王安執(zhí)政。韓王安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商量了半天,仍無計可施。這時秦國使者覲見,開門見山地說:“秦、韓世為睦鄰,兵戎相見,實為不忍,要想使秦國退兵也不難,只要貴國的一個人到秦國走一趟就可以了?!?/p>
韓王以為是要他去,他知道秦王言而無信,害怕自己會像楚懷王那樣,被長期扣押,甚至到死。于是慌亂地說:“區(qū)區(qū)小事何勞秦師遠征,究竟敝國什么人觸怒了秦王,寡人自當縛其入秦?!笔拐邌枺骸百F國公子韓非可在?”韓王與眾大臣都大吃一驚,沒想到秦國如此勞師動眾只為了韓非。韓王安不敢得罪秦國,只好讓韓非跟隨秦國使者,以國事訪問的名義,來到了秦國。
宮廷問對,暢所欲言
韓非來到秦國后,秦始皇立即接見了他,直截了當?shù)卣f:“我讀了你寫的《孤憤》、《五蠹》、《說林》、《說難》等文章,很合乎寡人的意思,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替寡人出謀劃策?”
韓非回答說:“我聽說不了解情況卻亂發(fā)議論,是不明智的舉動;了解情況而不闡述出來,是不忠誠的行為。作為人臣,不忠誠應該判處死刑,論說不恰當也應該判處死刑。即便如此,我仍愿意冒死闡明自己的觀點。是對,是錯,請大王自己判斷。”
秦始皇接著問:“你覺得當今天下誰能稱霸諸侯呢?”
韓非回答說:“我聽說天下諸侯以趙國為中心,向北聯(lián)結燕,向南聯(lián)結魏,而且聯(lián)合楚國和齊國,再拉攏韓國,形成了‘合縱’聯(lián)盟,與秦相對抗,我暗自嘲笑它們的愚蠢。世上有三種途徑會使國家滅亡:第一,本國內(nèi)政不穩(wěn),卻去攻擊安定的國家,一定會自取滅亡;第二,憑借奸邪,去攻擊正義的國家,一定會滅亡;第三,憑借倒行逆施,去攻擊政通人和的國家,也一定會滅亡。如今天下諾侯糧食不足,國庫空虛,卻動員傾國百姓,并要他們視死如歸,再加上賞罰不明,這樣的軍隊怎么能拼命作戰(zhàn)呢?而秦國實行了變法,論功行賞,所以將士拼命作戰(zhàn),經(jīng)常是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以百當千,以千當萬。如果有一萬將士奮勇死戰(zhàn),那么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如今秦國土地截長補短,方圓數(shù)千里,有驍勇善戰(zhàn)的軍隊數(shù)十乃至上百萬,秦國憑借完備的法令制度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去征服諸侯國,又何愁無往而不勝呢?”
秦始皇問:“秦國既然有這么多有利條件,為什么卻不能稱王稱霸呢?”
“秦國沒有稱王稱霸的英名,這完全是因為謀臣沒有竭盡忠心的緣故??!”韓非不無感慨地說,“例如,秦國和楚國交戰(zhàn),曾經(jīng)一度襲擊楚國郢都,占領洞庭、五湖、江南一帶,楚國君臣狼狽不堪地逃竄到偏僻的地方保命自衛(wèi)。在這關鍵時刻,秦國如果窮追不舍,那么占領楚國是輕而易舉的。秦國兼并了楚國,利用其物力、人力,向東可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