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

連續(xù)自殺事件 作者:(美)約翰·狄克森·卡爾


這話嚴重激怒了亞倫。

很抱歉在書評中挑起如此細瑣的情節(jié)(他在回函中寫著),也多謝坎貝爾先生好意提及這本我早已熟悉的著作。但我認為與其造訪大英博物館,不如到國家肖像館逛逛,坎貝爾先生將會在那兒找到雷利為這位美麗悍婦所繪的肖像畫。畫中人有著黝黑的頭發(fā),體態(tài)豐滿。畫家阿諛肖像主角乃常有的事,但總不至于把金發(fā)畫成褐發(fā),或者將一名宮廷女貴族畫得比她本人更加肥胖才是。

這樣的回復(fù)夠犀利吧,亞倫心想,距離兩敗俱傷也不遠了。

可是這條從哈本丹竄出來的毒蛇開始攻擊他的要害。在討論幾幅肖像畫后作出結(jié)語:

附帶一提,貴書評人形容這位女士為“悍婦”,實在是好樣的。這說法又有什么根據(jù)呢?似乎意指她脾氣暴躁且花錢如流水。當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這兩項特質(zhì)表現(xiàn)出莫名的驚駭時,就讓人不禁想問,他是不是個沒結(jié)過婚的王老五。

這話讓亞倫氣得跳腳。他介意的不是對方污蔑他的歷史涵養(yǎng),而是指控他對女人一無所知——而這點,其實也沒錯。

K.I.坎貝爾明明理虧,他心想,而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只是在試圖轉(zhuǎn)移焦點。他的回復(fù)將報紙炒得火熱,當其他讀者也被卷進這場爭論時,情況變得更加難以收拾。

大量信件涌人報社。有個住在卻爾登罕的讀者說,他們家族有一幅世代流傳的肖像畫,里頭的克利夫蘭女公爵留著不深不淺的褐發(fā)。還有一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學(xué)者要他們清楚定義他們刊登出來的字眼,說陰“豐滿”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及根據(jù)今天的標準來看,指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

“老天,”《周日守望者報》的編輯說,“自從尼爾森玻璃眼珠事件之后,就沒見過這種盛況了。讓他們繼續(xù)亂吧?!?/p>

這場論戰(zhàn)一直延燒過7月和8月。那位不幸的查理二世情婦現(xiàn)今被批得如此惡名昭彰,簡直是撒繆爾·丕普斯那個年代的翻版。她的許多外貌特征被拿來大肆品評。接著又有一個名叫基甸·菲爾博士的學(xué)者加入這場混戰(zhàn),而且似乎樂得將兩個坎貝爾玩弄于股掌,把所有人攪得暈頭轉(zhuǎn)向。

編輯最后跳出來終止這場論戰(zhàn)。主要是因為內(nèi)容太過細微瑣碎,且口吻瀕臨粗鄙;其次兩造爭執(zhí)已陷入混亂,沒有人曉得相互謾罵的起因為何了。

可是亞倫還是很想把K.I.坎貝爾丟到油鍋里去。

K.I.坎貝爾每周都會來信,內(nèi)容就像狙擊兵那樣迂回閃躲,而且總是深深刺傷亞倫。漸漸的,亞倫得了個看似隱晦但明顯是行為不檢的壞名聲:“膽敢污蔑一個死去的女人,當然也會污蔑身邊的所有女人?!盞.I.坎貝爾的最后一封信很明顯就是這意思。

他系上的同事都拿這件事開玩笑,大學(xué)部的學(xué)生似乎也把這當笑柄。“扯濫污”是一種說法,“歹戲拖棚”是另一個。

當這場論戰(zhàn)終于結(jié)束,他大大松了口氣。即使此刻坐在火車站餐廳前,喝若澀茶吃著干硬的三明治,一邊翻閱《周日守望者報》,心中依然忐忑,怕又瞄見關(guān)于克利夫蘭女公爵的評論,K.I.坎貝爾的文章又悄悄潛入專欄。

沒有,什么都沒有。嗯,就這趟旅程來說這至少是個好兆頭。

餐廳墻上的時鐘指著9點40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