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黎元洪宦海沉浮終受辱
黎元洪是袁世凱的兒女親家(黎女嫁袁世凱第九子袁克久),有一日袁世凱曾對他開玩笑說:“今日之我,為的是將來之你。人多頌揚我的才,我看還不如你的福。”
素有“菩薩”之稱的黎元洪確實運氣不錯,每當危難之時,總能轉(zhuǎn)危為安、化險為夷,而且還節(jié)節(jié)高升。黎元洪的父親黎朝相,其早年曾加入鮑超的“霆軍”,后被擢升為游擊(武職從三品),在各地起義被敉平后,黎朝相領(lǐng)了一筆休致費解甲歸田,遂將全家遷到漢陽,并用遣散費蓋了一所房子,一半供家人居住,一半對外出租,以換取一些生活費。黎朝相原本打算做個普通老百姓安度一生,但晦氣的是,承租黎家房屋的一個房客因為涉嫌謀反而被官府捉拿,結(jié)果黎朝相也被連帶“窩藏罪犯”之嫌,最后房屋竟被官府沒收。
走投無路之下,黎朝相只好重操舊業(yè),跑到天津北塘再度投軍,又一次棲身于行伍之間。在最初的幾個月,黎家陷入窘境,好在這時黎朝相從天津?qū)A銀寄來,這才緩解了家中的衣食之憂。1877年,14歲的黎元洪突然染上重病,黎朝相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地從天津趕回來探視,好在黎元洪福大命大,度過這一鬼門關(guān)。
黎元洪病愈之后,黎朝相考慮再三,決定將全家遷到自己的駐地北塘,以免再次發(fā)生類似的后顧之憂。在父親的影響下,黎元洪常在讀書之余去父親的兵營觀看操練,由此也棄文從武,并于1883年考中了北洋水師學(xué)堂,學(xué)習艦艇操作與海軍戰(zhàn)術(shù)。不幸的是,黎朝相于次年突然壯年猝死,好在黎元洪在水師學(xué)堂讀書有一筆不菲的津貼,他省吃儉用,就靠著這點錢勉強養(yǎng)家糊口,日子過得十分緊巴。為了省錢,黎元洪每次回家探視時都是徒步往返,來回要走上近百里的路程,就是為了省下一個光洋的路費。
1888年,黎元洪從水師學(xué)堂畢業(yè)后被派往“來遠”艦上見習?!皝磉h”艦是當時北洋艦隊中最新的裝甲巡洋艦(與“經(jīng)遠”艦為同級姊妹艦),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定造,1887年剛剛下水。在見習一年多后,因為廣東水師急需人才,黎元洪被派到“廣甲”艦上充當三管輪。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廣東水師的“廣甲”、“廣乙”、“廣丙”三艦也隨同北洋艦隊參戰(zhàn)。在黃海大戰(zhàn)中,由于與之編組的“濟遠艦”擅自撤離戰(zhàn)場,“廣甲”艦在管帶吳敬榮的率領(lǐng)下隨之逃跑,最后又在驚慌失措中擱淺于大連灣三山島附近。由于擔心被日艦發(fā)現(xiàn),“廣甲”艦最終自毀以免資敵,而黎元洪等人跳海逃生,回到旅順。
甲午之戰(zhàn),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廣東水師也是損失慘重,那些原本為人所欽羨的海軍將領(lǐng)也大都被朝廷革職,正當失業(yè)后的黎元洪彷徨無計之時,兩江總督張之洞此刻正在南京設(shè)立延才館,招聘武備人才。黎元洪得此信息后,急忙趕到南京去投奔,由于當時現(xiàn)代軍事人才奇缺,張之洞對黎元洪頗為贊賞,于是委派他負責監(jiān)修南京城外的炮臺。由此,黎元洪棄水登岸,由一名海軍軍官轉(zhuǎn)型為陸軍將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