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復辟失敗,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稱之為倒行逆施,唯獨一位復辟老同志卻站出來為張勛說了句公道話。此人是誰呢?原來是洪憲帝制的擁躉阮忠樞,這位袁世凱曾經(jīng)的手下紅人卻力排眾議,稱張勛此番舉動,雖然近于粗率,卻不失為烈烈轟轟之好漢。張勛聽說后大喜,說:“我結交半生,尚得這個仗義朋友,便死也瞑目了!”
張勛的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傳統(tǒng)、實心眼,有些憨厚,也很暴躁,這些特點結合在一個武人身上,那就幾乎是頑固不化。你想,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清王朝都已經(jīng)明顯來日無多,多少當官帶兵的人在一夜之間便反了水,可唯獨張勛仍舊死不認輸,效忠到底,結果江浙聯(lián)軍攻打南京是整個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zhàn)役,民軍血戰(zhàn)十天才將南京光復。
張勛的家鄉(xiāng)觀念極強,他對家鄉(xiāng)父老多有照顧,譬如老家江西奉新赤田村的人就沾了不少光,張勛給每家造了一座大瓦房,缺啥給啥。江西人在外地做生意需要建會館的時候,但凡找到張勛,他都會慷慨解囊。譬如民國時期在北京的江西會館,那都是張勛出的錢,宣武門外的江西會館算得上當時北京最豪華的西式建筑,不僅有洋樓花園,還有最時興的戲臺,而且還配有發(fā)電機提供燈火,可供晚上唱戲。在北京讀書的江西子弟,特別是奉新縣的學生,張勛更是有求必應,提供了價值不菲的獎學金。
張勛有一個沉醉多年的愛好,這便是京劇,而且他也算得上發(fā)燒級的票友。在討逆戰(zhàn)中,張勛聽說段祺瑞派段芝貴、曹錕為東、西路司令前來討伐,他便對雷震春等人說:“各位不要驚慌,在我看來,這兩路兵指日便可蕩平?!北妴柶涔?,張勛掀須笑道:“東路司令段芝貴,段者‘斷’也,我兵與他交戰(zhàn)時,包管一刀將他砍成兩段。至于西路司令曹錕,更不足慮。那《三國》上不是說得明明白白嗎,曹家軍最怕張翼德,長坂坡一聲大吼,嚇退曹兵百萬。我待曹錕兵到盧溝橋時,即單人獨騎,前去喝他一喝,他方知我老張的厲害。”
說到這里,張勛得意得手舞足蹈……其實這些段子都來自京戲《長坂坡》,而張勛也一直自命是莽張飛第二。
1922年,復辟失敗已五年的張勛在家開堂會慶壽七十,一些戲苑名角如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等人在八十多歲的京劇界老前輩孫菊仙的帶領下,前來天津的張家花園給張勛祝壽,這也成為當時梨園一場空前的盛會。在張勛的面前,這些名角兒當然都很賣力,獲得的報酬也相當優(yōu)厚。特別是孫菊仙,張勛是他的老戲迷,這次給出的報酬高達六百大洋,把孫菊仙感動得老淚長流,說:“懂戲者,張大帥也!知音者,張大帥也!”在張勛死后,孫菊仙甚至哭倒在地,說:“黃鐘大呂,恐自絕響!”
閣中帝子今何在,欄外長江空際流。袁世凱復辟失敗, 張勛復辟也失敗,這說明在民國之后,假皇帝當不得,真皇帝也當不得了。正應了梁啟超的那句話,帝位如同墻上泥塑木偶的菩薩,一旦被人扔進了豬圈,就是洗干凈再重新供奉,那也早已失去了其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