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復辟余聞笑料多:就當是一出喜劇
張勛復辟是一場鬧劇,同時也是一場笑劇,時人天懺生便在《復辟之黑幕》中將其間的種種笑料丑聞錄下,姑擷取數(shù)則,以饗讀者。
在復辟的季節(jié)里,最寶貴的莫過于腦后的那條辮子。眾所皆知,張勛不但自己留辮子,他的軍隊也全留辮子,“辮子軍”實乃名至實歸。據(jù)說,張勛在去見清帝的時候,太保世續(xù)說辮子與時世不合,勸他將辮子剪去。張勛聽后大惱,便在清帝面前起而為辮子辯護:“我手下的兵,個個都有辮子。這些兵之所以要有辮子,這在軍事上關(guān)系重大。正因為我的兵都留辮子,所以奸宄之徒就難以混入。如今這些亂黨奸徒,豈不個個都是沒有辮子的?”
復辟的當天下午,當手下報告街上到處都是留辮子的人后,張勛樂不可支,拍腿掀須大笑道:“我說人心不忘舊主,今日果應其言。不然,哪里來這許多有辮子的人呢?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在這些復辟大佬中,眾人的辮子都保留得完好無損,唯獨康有為的辮子既短而禿,垂下來也不過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當有人指斥他不像個復辟派時,康夫子辯解道:“我自從戊戌年后亡命海外,不得不剪發(fā)易服。自從辛亥國變后,這才返回祖國,重新蓄發(fā),距今五年有余,所以長不盈尺耳?!北娙藛査?,辛亥年后,別人都剪發(fā),為何你反而要蓄發(fā)?康夫子得意地說:“我早料到必有今日也!”
康有為不但發(fā)辮短,胡子也因為化裝入京、掩人耳目的需要給剃掉了。當復辟大功告成之后,康夫子希望獲得首揆(首席內(nèi)閣大學士)一席,張勛向宣統(tǒng)請示的時候,瑾太妃以為不可,說本朝從未有過沒胡子的宰相??涤袨榈弥?,極為懊喪,急忙從藥店買來生須水,一小時內(nèi)抹上兩三次,且時時攬鏡自照,不啻于農(nóng)夫之望禾苗也。
剛做了半個月內(nèi)閣總理的李經(jīng)羲得知復辟消息后,急忙來找張勛,質(zhì)問他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職位!張勛笑道:“老九莫怪,論你資格,當然有做宰相尚書的希望。不過呢,你的前程,生查查是被沒有一條辮子斷送掉了,我替你著想,委實有些不值得?!?/p>
李經(jīng)羲憤憤地道:“真是這樣嗎?那李盛鐸(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成員之一)有辮子嗎?他又為何做了農(nóng)工商部的尚書?”張勛說:“他雖然剃了頭發(fā),但對復辟卻很有點功勞,你若想再為清室大臣,快回去蓄發(fā),那時我再給你設(shè)法。”李經(jīng)羲冷笑道:“只怕我的頭發(fā)蓄成,那宰相尚書仍然挨不到我呢!”說罷,李經(jīng)羲便出京跑了。
說到李經(jīng)羲,張勛在赴京途中還特意在天津把他拉上,兩人一起上北京。在火車上,李經(jīng)羲見張勛攜一巨匣,呵護備至,似乎里面裝有極其重要的物件。李經(jīng)羲覺得奇怪,便問張勛里面何物,張勛故作神秘,笑而不答。李經(jīng)羲禁不止好奇,一再發(fā)問,張勛這才神秘地低聲說,里面乃是“靴帽、袍褂、翎頂也”(即清朝官服)。李問他帶這個干嗎,張勛說:“我久不見幼主,這次順便去宮中叩見請安,你也是先朝大臣,何不跟我一塊去覲見?”李經(jīng)羲心想我是民國的內(nèi)閣總理,怎能去參見前朝廢帝,于是便以未攜帶官服為由加以推脫。張勛卻認真地說:“這個無妨,我這里備有好幾份,屆時借你一套即可?!崩罱?jīng)羲因為他開玩笑,便隨便答應了。
等到了北京,張勛真的馬上要去宮中覲見宣統(tǒng),臨行前硬要把李經(jīng)羲拉上,李經(jīng)羲覺得多有不便,便以無官服而婉言謝絕。張勛很不以為然,隨手將自己頭上的官帽摘下,硬戴到李經(jīng)羲的頭上,還大笑道:“張冠李戴,有何不可耶?”最后走到半路上,李經(jīng)羲才找了個借口跑掉了,這大概是張勛沒有給他封官的原因之一吧。
張勛復辟后,給總統(tǒng)黎元洪擬了一個奏請歸政的奏折,但在批詞上卻對黎元洪的稱謂頗為躊躇,開始想稱之為“總統(tǒng)”,覺得不甚妥當;后又擬稱之為“該大臣”,但民國元首,終究不該用“大臣”稱之。想了半天,很費腦筋。最后,康有為說,不如稱之為“該員”,最為妥善。眾問其故??涤袨檎f,中國本歸陛下所有,前因辛亥革命,陛下為息事寧人起見,這才將天下大事委托給袁世凱管理,袁世凱死了,黎元洪繼任,這兩人不啻于陛下之“管理員”也,因而稱“該員”最好!
隨后,張勛派梁鼎芬為代表前往總統(tǒng)府,要求黎元洪奉還大政,然梁鼎芬從未行過鞠躬禮,勉強行之,樣子實在令人發(fā)噱。只見他彎腰曲背,兩手置地,首低胯際,臀尖高聳,禮畢后面紅頸赤,氣喘如牛,遠不如跪拜禮來得自在。等到復辟失敗后,梁鼎芬又去見黎元洪,口稱大總統(tǒng),行跪拜禮。黎元洪冷笑道:“閣下如何前倨而后恭耶?”梁鼎芬腆然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張勛復辟后,給自己印了個名刺,這個名刺不一般,長約九寸,寬約四寸,上面印有“前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前江蘇都督、前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現(xiàn)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欽命御前議政大臣、晉封忠勇親王張勛”等字樣,官銜五行并列,見到的人無不發(fā)笑。而張勛卻得意洋洋,自以為有清一朝,就沒有比他更風光的了。
張勛受封“忠勇親王”后,其爪牙們興高采烈,樂不可支,唯獨部下某秘書卻忽然向張勛提出辭職。張勛愕然,問他這是何意。該秘書說,大帥既封親王,對于宣統(tǒng)就該自稱奴才,而我們這些人則要對大帥稱奴才了,我雖寒素,卻不愿做奴才,更不愿做奴才之奴才。張勛大怒,罵道:“你還沒有稱奴才的福命呢!要走就走!”說罷,立刻讓該君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