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從繼往開來看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功績(4)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思與開展 作者:蔡仁厚


這是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共同的要求,要求一個合乎理性的政治體制。一方面是要消解傳統(tǒng)政治中“朝代更替,治亂相循;君位繼承,骨肉相殘;宰相地位,受制于君”這三大困局,改從體制(不只用仁心)來保障人民和社會的權益。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實現(xiàn)傳統(tǒng)儒家“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政治理想。為期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途徑就是完成民主政體的建國大業(yè)。

第三,調(diào)整文化心靈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開出知識之學。

這是中國文化充實開擴的一大重點。簡單一句話,就是科學的問題。五四時代的人,以為中國想要科學,就得否定傳統(tǒng)而“全盤西化”;現(xiàn)在我們確然曉知,中國如何發(fā)展科學,乃是文化心靈表現(xiàn)形態(tài)的問題。以往,中國文化重在“成德”,文化心靈的表現(xiàn)以德性為主綱;今后必須同時重視“成知識”,使文化心靈中的“知性主體”從“德性主體”的籠罩下透顯出來,以獨立起用(在主客對列的格局中進行認知活動),如此,就可以一步步開出知識之學說明從中國文化心靈開出科學知識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必須自覺地調(diào)整中國文化心靈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也就是說,為了成就知識,良知要轉換一下它的身份,從德性主體轉而為知性主體,使認知心從道德心的籠罩之下透顯出來獨立起用,以發(fā)揮認知的功能。第二步,中國文化心靈中的知性主體獨立透顯之后,必須進行三件事:(1)要自覺地培養(yǎng)“純知識”的興趣,(2)要確立“重視學理而不計較實用”的求知態(tài)度,(3)要學習“主客對列”的思考方式。如此,乃能顯發(fā)科學的心智,開出知識之學。以建立純知識的學理。第三步,依據(jù)學理,而提供出“開物成務”的具體知識以及各項建設的實用技術,以滿足“利民之用、厚民之生”的要求。。

以上三件大事,都必須全體中國人持續(xù)不斷地奮斗。無論你是什么行業(yè),什么階層,什么專家,什么黨派,都應該以這三件大事作為共同奮斗的大綱領。而且,大家必須開誠布公、分工合作,乃能群策群力,重開文化之光。

三、當代新儒家的努力及其學術功績

當代新儒家,并無任何組織,也無政經(jīng)勢力做憑借,只是屈指可數(shù)的學者、思想家,數(shù)十年間持續(xù)講學、著書、寫文章,因而顯出一個大體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思想立場”,而成為近半世紀來唯一真正屬于中華慧命的學術思潮。綜觀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功績,可以歸結為五點來作說明。

1闡揚內(nèi)圣心性之學的義理

〔提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