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八王 之亂:同室操戈何其匆匆(2)

魏晉原來是這樣 作者:張程


歷史上宗室諸王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事件屢見不鮮,但像西晉的各位王爺這樣大動干戈,天天動刀動槍,殺得生靈涂炭、天昏地暗的,則僅此一例。

這是西晉王朝制度性的積弊。西晉建立后,晉武帝認(rèn)為曹魏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廣樹藩王,危急時刻沒有人捍衛(wèi)皇室。于是西晉大封宗室,并且給予這些宗室軍政實權(quán)。數(shù)以十計的司馬家族子弟被封為王爺。受封的諸王并沒有去藩鎮(zhèn),而是留在京師兼任各種實職。西晉的公卿大臣中有許多是宗室王公。有些藩王還掌握有相當(dāng)?shù)谋鴻?quán),包括指揮中央禁軍——禁軍在政變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與曹魏猜忌宗室諸王不同,西晉王朝聽任各位王爺參與政務(wù),相互交接聯(lián)絡(luò),很少加以限制。諸王的存在反而威脅到了西晉皇權(quán)。

制度性問題放大了宗室諸王之間的個人恩怨和利益糾葛。其實內(nèi)訌諸王中,除了趙王司馬倫品行不好外,其他各位王爺人品都還可以,一些人的聲望還很高。比如東海王司馬越年輕時就譽滿天下,為人謙虛又樂于助人,受到普遍的尊敬。但是沒有一個好的制度調(diào)節(jié)他們的內(nèi)部矛盾,相反寬松的環(huán)境和過大的權(quán)力很容易讓他們選擇暴力解決。比如楚王司馬瑋,從小就不受父親司馬炎喜歡,長大后被封的地盤和利益最少,心里不滿。他慷慨響應(yīng)賈南風(fēng)兩次號召,充當(dāng)槍手,本意是借機名利雙收,并非要置天下于水火之中。遺憾的是,殺戮一旦開始,血腥味就會四散開來,超脫個人的控制范圍。這是宗室諸王無奈和可悲的地方。比如那個品行不錯的司馬越就被認(rèn)為“此人亂天下”,最后死于戰(zhàn)火,尸骨無存。

八王之亂持續(xù)了 16 年。參戰(zhàn)的親王遠遠不 只 8 人, 起主要作用的是 8 位親王。

這些藩王相繼敗亡,西晉統(tǒng)治集團的力量也消耗殆盡。在戰(zhàn)爭中,百姓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jīng)濟破壞嚴(yán)重。在洛陽 13 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城內(nèi)米價貴到一石萬錢,不少人饑餓而死。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難的深淵,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流亡的浪潮。

尤其是諸王利用少數(shù)民族的貴族參加這場混戰(zhàn),造成了嚴(yán)重的后果。如成都王司馬穎引匈奴劉淵為外援,讓其長驅(qū)入鄴;東瀛公司馬騰引烏桓羯人襲擊司馬穎,讓其乘機入塞;幽州刺史王浚召遼西鮮卑攻鄴,短暫統(tǒng)一后,西晉王朝出現(xiàn)了分裂的趨勢。原來隱伏著的民族矛盾迅速爆發(fā)。最后是漢化歸附的匈奴民族起兵滅亡了西晉。

在整個八王之亂過程中,作為皇帝的司馬衷反倒是一個旁觀者。他成了造反謀逆者的爭奪的目標(biāo)和軍中俘虜,幾度易手,顛沛流離,受盡驚嚇。除此之外,司馬衷沒有做出任何有用的決定,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音。

但是人非草木,即使是司馬衷這樣的弱智也多少在亂世中顯現(xiàn)出人性正常的一面。散騎常侍司馬威依附趙王司馬倫。司馬倫要篡位的時候,司馬威奉命來逼司馬衷退位,還動手奪了皇帝璽綬。司馬倫篡位后任命司馬威為中書令。司馬倫失敗后,晉惠帝重新成為皇帝。一干人議論對失敗者的處理問題。處理司馬威的時候,大家本來想放他一條生路(估計都是一路貨色)。這時候,一向沉默不語的司馬衷說話了:“阿皮(司馬威的小字)捩吾指,奪吾璽綬,不可不殺?!彼抉R衷畢竟是皇帝,既然皇帝發(fā)話了,群臣們不好違抗,殺了司馬威。

在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混戰(zhàn)的過程中,司馬衷一直被裹脅在軍中。他的處境極其危險。一次大戰(zhàn),司馬衷臉上給砍了一刀,身中三箭,周圍的侍從都跑光了,只有侍中嵇紹用自己的身軀護衛(wèi)了司馬衷。兩個人被亂兵包圍,士兵們上來就要殺嵇紹。晉惠帝這時候大喊:“侍中是忠臣,你們不許害他?!眮y兵卻說:“奉皇太弟(指司馬穎)之命,我等只不傷害陛下一人?!苯Y(jié)果嵇紹被亂刀砍死,鮮血濺到了晉惠帝的衣服上。司馬衷后來安全了,依然穿著被鮮血染污的衣服。侍從們要他把衣服換下來清洗。晉惠帝卻說:“這是嵇侍中的血,為什么要洗呢?”這話聽起來傻乎乎的,其實包含著亂世難得的正義光芒,成了司馬衷留在歷史上的正面名言。南宋的文天祥在《正氣歌》里還特地提出“為嵇侍中血”。

年,司馬越的軍隊攻入長安,大肆搶劫,兩萬多人被殺。這年九月,司馬穎被俘后被殺。11 月庚午,晉惠帝于長安顯陽殿去世。司馬衷極可能是被司馬越毒死的,據(jù)說他在死前吃下了一塊毒餅。晉惠帝死后葬太陽陵。豫章王司馬熾被司馬越立為新皇帝,史稱晉懷帝。

《晉書·惠帝紀(jì)》評論晉惠帝司馬衷:“不才之子,則天稱大,權(quán)非帝出,政邇宵人……物號忠良,于茲拔本,人稱襖孽,自此疏源。長樂不祥,承華非命,生靈版蕩,社稷丘墟。古者敗國亡身,分鑣共軫,不有亂常,則多庸暗。豈明神喪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司馬衷的弱智給剛建立的西晉王朝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西晉迅速衰亡的責(zé)任在司馬衷,更在他的父親司馬炎。司馬炎優(yōu)柔寡斷,既不愿意得罪扶持司馬家族奪取天下的楊家、賈家等勛臣勢力,又受到枕邊風(fēng)的影響,不能堅持己見,而且厚待放任藩王勢力發(fā)展的制度就是司馬炎制定的。說到底,司馬家族不是通過底層革命奪取的政權(quán),而是靠政治權(quán)謀篡國奪權(quán)的,終究不敢和權(quán)貴家族和藩王勢力翻臉。這是西晉王朝從娘胎里帶出來的毛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