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青龍二年(234 年)年初,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 10 萬攻魏。曹魏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在渭水筑壘阻擊。這一仗打了大半年都不見分曉,主要原因是司馬懿天天高掛免戰(zhàn)牌,諸葛亮數(shù)次挑戰(zhàn),司馬懿均堅壁不出。
司馬懿部下將領忍受不了無所事事的日子,對蜀漢的日日叫罵挑戰(zhàn)更是義憤填膺,多次集體要求出戰(zhàn)。起初司馬懿或嚴詞駁回,或好言相勸,就是不準出戰(zhàn)。軍營里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戰(zhàn)斗熱情越來越高,司馬懿漸漸有點受不了了。諸葛亮又來火上澆油,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羞辱司馬懿不是個男人,激他出戰(zhàn)。
司馬懿似乎被激怒了,氣憤地向曹睿上表請戰(zhàn)。蜀漢將士聽說了,都很興奮,覺得司馬懿這回總要出來了吧。諸葛亮則說 :“彼本無戰(zhàn)心,所?固請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zhàn)邪?”這只是司馬懿想搬出皇帝來制止將軍出戰(zhàn)的伎倆而已。果然,曹睿不同意司馬懿出戰(zhàn),還派了以耿直著稱的老臣辛毗杖節(jié)來到軍前當監(jiān)軍,節(jié)制司馬懿。辛毗來了以后, 司馬懿的火氣頓時大了許多,面對諸葛亮的挑戰(zhàn),常常和部將們站在一起主張出擊。好幾次,司馬懿都帶兵沖出了營帳,只怪辛毗杖節(jié)立在營門,以身阻擋司馬懿出兵。曹魏軍中的不滿情緒日漸濃重,不過司馬懿始終沒有出戰(zhàn),還取得了重大戰(zhàn)果:蜀漢相持不下去,主動退兵了;而迫切尋求決戰(zhàn)的諸葛亮則死在了軍?。
諸葛亮死后,魏蜀邊界安靜了下來。司馬懿因為抗蜀大功于青龍三年(235 年)升任太尉。
此時的司馬懿已然是朝廷的第一功臣兼能臣,名聲很大。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時,公孫家族據(jù)有遼東。這個割據(jù)勢力對曹魏政權虛與委蛇,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孫淵在曹睿時代公然獨立,與東吳勢力相呼應。司馬懿順便帶得勝之師討伐公孫淵。決戰(zhàn)前,孫權給公孫淵寫信:“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之。”孫權憂慮的一點沒錯,公孫淵哪是司馬懿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就全軍覆沒,政權滅亡了。
就在司馬懿聚斂?來越大的權勢之時,曹睿對司馬懿產(chǎn)生了懷疑,曾經(jīng)問陳矯:
“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雖然提問的前提是司馬懿“忠正”,但既然認為他搣忠正”,為什么還要懷疑他是不是“社稷之臣”呢?陳矯的回答非常干脆:“司馬公在朝廷眾望所歸,對社稷是否有利,臣就不知道了?!闭窃谶@種懷疑思想下,曹睿景初二年(238 年)病危的時候,最初確定的顧命大臣群體是以叔叔、燕王曹宇為首,包括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wèi)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同輔政。里面幾乎清一色的曹氏宗親,而將司馬懿排除在外。其中曹宇與曹睿雖然是叔?,但因為年齡相仿,是從小就一起玩大的??墒遣苡钪划斄怂奶齑髮④?,就堅決要求辭職,曹睿的意思也發(fā)生了改變,同意曹宇辭職,親手否決了最初的顧命大臣集團。其中的關鍵在于劉放、孫資乘曹睿病危之時,屢屢篡改詔令,迫使燕王等人無所適從。而司馬懿緊急入京搶位置。曹睿最終讓太尉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年僅八歲的曹芳。
曹芳即位,司馬懿加封侍中、錄尚書事,總督中外諸軍,和曹爽共執(zhí)朝政。曹爽是曹真的兒子,算是司馬懿的晚輩,加上的確缺乏政治經(jīng)驗,因此凡事尊重司馬懿的意見,遇到政策難題、邊界戰(zhàn)爭等棘?的事情都推司馬懿出面主持。司馬懿把這些事情處理得都很好,尤其是把來犯的東吳大軍打得屁滾尿流,權勢進一步鞏固。司馬家族陸續(xù)有子弟十一人封侯,司馬懿本人食邑萬戶,部屬門生遍布朝野。
這時候,作為皇室的曹爽兄弟看到了危險:內外傾心、掌握實權的司馬懿已經(jīng)威脅到了曹魏的皇權?。ㄟ@一點曹植老早就意識到了。)于是就出現(xiàn)了曹爽勢力對司馬懿發(fā)動突然襲擊,奪其實權,排擠司馬氏的勢力。從正始八年(247 年)開始,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樹親黨”,司馬懿進入了政治冰河期。表面上,(公元 220—420)司馬懿裝出行將就木的樣子,暗地里聯(lián)絡勢力蓄養(yǎng)死士,伺機反撲。曹氏宗室因為長期被閑置,短期內難以聚攏強大的勢力。正始十年(249 年),司馬懿終于抓住曹爽兄弟麻痹大意的機會,發(fā)動了“高平陵政變”。
高平陵政變是曹魏政治的分水嶺,之前曹魏政權掌握在曹魏皇室手中,之后司馬家族開始了謀權篡位的進程。
司馬懿的崛起,有他個人的原因。比如他真的很能干,能力很強,連中國人公認的聰明 絕頂?shù)闹T 葛亮都沒打 敗他; 他的忍耐力 很強,遇到挫 折和困難 能夠堅韌耐心地克 服,迎來柳 暗花明,這從 他政壇的 三個低谷 期中能夠看 出來? 司馬懿還是一個現(xiàn)實的政治人物,鐵腕執(zhí)政,甚至有點殘忍。在戰(zhàn)場上屠城,將政敵誅滅滿門,司馬懿都干過。司馬懿一路走過來,絕不像上面介紹的那樣曲折雪白,而是踏著成千上萬人的鮮血過來的。比如在如何處理曹爽集團問題上,司馬懿認為“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必誅’。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讬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飏及當?shù)戎\圖神器,范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堅持將 所有在押人等族誅。結果,曹 爽兄弟,黨羽何晏、鄧飏、丁謐、李勝、桓范、張當?shù)热硕急灰臏缛濉T谟懫竭|東時,司馬懿竟然大開殺戒,將尸體堆積成山號為京觀??傊?,司馬懿是個挺冷酷兇殘的人,西晉王朝胚胎孕育時期便充滿血腥。
司馬懿崛起的外部原因,除了對蜀漢的戰(zhàn)爭便于他獲取牢固的權勢根基外(有人懷疑司馬懿舉全國之力,沒有把兵少將寡的諸葛亮打敗,是在“養(yǎng)寇自肥”),曹魏王朝對宗室的限制也為司馬懿篡權打開方便之門。曹丕心眼小,對宗室不太放心,對宗室防范太過,就更不用說讓他們掌握實權了。這就讓原本可以成為皇室屏障,關鍵時刻捍衛(wèi)皇室的宗室全體毫無力量。司馬懿掌權后,進一步將宗室都集中在洛陽,暗中軟禁。司馬家族的篡位之心暴露后,忠于曹魏的外姓軍隊只是在揚州等地發(fā)起了零星的反抗,很快就被司馬懿父子撲滅了。司馬懿還借機向涉及的宗室親王大開殺戮,后者卻毫無還手之力。
篡國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沒有得力的兒子,老子的篡國成果可能半途而廢。司馬懿幸運地有兩個好兒子: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哥倆繼承了父親的精干堅韌和殘忍,繼續(xù)推動曹魏向西晉轉化。西晉建立后,司馬懿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