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個員工是怎樣折磨自己老板的
郭威登極,首先論功行賞。這是必須的,這絕對有利于造反集團的進一步團結(jié)和鞏固,更有利于對全國動亂局勢的有效舒緩--告訴了有心繼續(xù)造反的人已經(jīng)沒有多少空子可鉆。
于是在激動人心的升官大會上,每一個參與了造反行動的人,不分大小都享受到了成功之后豐收的喜悅。王峻、王殷這些堅定的追隨者,都被授予了樞密使、節(jié)度使、刺史之類的高官;像間接地"幫助"了郭威的另類人士們,如慕容彥超、劉崇等人也不必自卑,郭威同樣給予了他們官職不變繼續(xù)努力的承諾;而像官場老油條馮道及原宰相范質(zhì)等人更不用說,重用更重用,加薪再加薪,一切都以安定團結(jié)為主。
在這些令人目眩、引人流涎的升職加薪浪潮中,沒有人會注意到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升遷。那就是原親兵趙匡胤,趙匡胤因為任勞任怨、盡職有功被提升為禁軍東西班行首,也就是相當于禁軍部隊里的一個小班長,繼續(xù)光榮地負責宮廷的禁衛(wèi)。
唉,升官了,大小也是個官兒了??墒强纯慈思?,再看看自己,年輕的趙匡胤心里不知是個什么滋味。
這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腰里橫著把刀,或者手里挺著桿槍,穿得比誰都整齊(那模樣就像高級飯店里的跑堂),在皇宮里,或者在大殿下比賽誰站得更直。
唉,工作是比從前更加的無聊了。在打仗的時候,雖然有危險,可是趙匡胤還可以隨時跟在郭威的身邊,可以聽到看到很多值得學習、非同凡響的事情??墒乾F(xiàn)在郭威當上皇帝了,身邊的人就復(fù)雜得太多了。一個禁衛(wèi)班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跟著皇帝四處亂轉(zhuǎn)。
唉,再嘆一口氣吧,也許再升點官,他就能有權(quán)力隨時走動一下,不必再像個木頭樁子了吧?唉,可那還不知道要再等到何年何月。
于是在沉悶的絕望里,趙匡胤作出了一個對他來說最重要的選擇,這個選擇對他政治生涯的起步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不久之后人們就發(fā)現(xiàn)趙匡胤真是眼光非凡,可在當時,每一個人都認為他是純粹的瘋了。
因為他居然放棄了郭威這個剛剛成為皇帝,世上最炙手可熱的大佬,去依附了一個邊遠城市里的年輕小長官!
這個年輕的小長官就是柴榮,也就是后來人人皆知的周世宗。在十幾年之后,每個人都知道了他是五代十一國里最英明最有作為且相當公正又待民以誠的君主,可是在當時卻沒有一個人會這樣想。其原因就像面對當時的禁軍東西班行首趙匡胤,也沒人會相信他是同樣英明神武、震天動地、繼往開來、人類少見且基因突變才生出來的宋太祖一樣。
那么趙匡胤當時的選擇就冒了極大的風險,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機,其行為手段就是傳說中的官場升職三十六計之"燒冷灶"。
這一計非同小可,輸贏之間全靠當事人的眼光準,膽子大,有雙識英雄的慧眼,能在成百上千中層領(lǐng)導干部中認準了一個,然后堅定跟隨,全情奉獻,不惜一切手段幫著主子得到上位。
如果成功了,也就是說你選的主子終于一飛沖天了,那么你自然會跟著平步青云。但是如果失敗了呢?官場變幻誰敢說百戰(zhàn)百勝?你的主子如果一路冷下去,始終都沒能熱起來,那么你怎么辦?
你就只會更慘了,什么都得從頭再來,而且最后還得落下個政治娼妓的臭名聲,誰讓你還得再去找新主人呢?
但是富貴險中求,趙匡胤堅定地相信了自己的眼光,他明確地分析出自己在已經(jīng)登峰造極,熱得沒法再熱,沒有潛力可挖的郭威身邊是沒有發(fā)展空間的,馬上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轉(zhuǎn)而去依附雖然官職不小,但還沒有多少根基的柴榮。
趙匡胤當時作出了這個決定時,既有周密詳細理智清醒的判斷,更重要的還是憑著他敏銳的直覺。一個擁有非凡素質(zhì)的人,能夠非常清晰地感應(yīng)到另一個與之相似的人的存在。就像一只狼,很輕易就能知道對面那頭動物的危險系數(shù)一樣。這就是為什么趙匡胤選擇了柴榮,而柴榮也收納了趙匡胤的原因。
這時柴榮的身份地位頗有些微妙。說他很高,是的,他是郭威陛下唯一的"兒子",并且頭銜相當不小。全部排列出來是--澶州刺史、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說,他既在都城之外有自己的地盤(澶州),還有自己的軍隊(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并且還大于并約等于當時的宰相(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但是非常可惜,所有這些讓人頭暈的高等頭銜哪個也叫不準站不住。
首先他和郭威無論如何都沒有血緣關(guān)系,這在古老的中國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無論郭威與自己的元配太太柴夫人的感情多么的堅固,內(nèi)侄與兒子都是兩碼事,更何況這時柴夫人早就死了。而且談到血親,在后周朝里,郭威還有一個外甥,叫李重進。李重進不僅年齡比柴榮稍大幾歲,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戰(zhàn)功卓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顯赫的威望。并且此人心高氣傲,絕不屈居人下,以至于在郭威臨終前,都要特意在正規(guī)場合當著朝臣的面,命令李重進向柴榮下跪朝拜,以確立柴榮的繼承人身份。
這一切都說明了,雖然劉承佑幫了柴榮的大忙,把郭威的兩個親生兒子都殺了,可在別人的眼中,柴榮仍然是個不尷不尬的假太子。就算是現(xiàn)在尊貴,但是將來呢?誰能保證郭威從此就再也不能生育?后周皇帝的寶座,看著似乎離柴榮很近,但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也許終柴榮一生都無法企及。
而且不僅如此,這時柴榮在官場上還多出了一個有進無退,不顧生死一定要給他添亂的政敵。這個人別說是他柴榮,就算是郭威,一時半會兒都不敢動。
這人就是后周立國第一功臣,時任宰相兼職樞密使的王峻。
王峻是一個值得細說一下的人物,通過他我們能看到五代十一國里典型的權(quán)臣形象,他的升、降、興、衰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此人最初走向社會,并不具備人們常規(guī)意識里的所謂文韜武略等成大事者的基本能力,他最擅長的是唱歌。那時還是后梁的時代,他投奔了一位叫張筠的節(jié)度使,能做什么呢?只能是唱唱歌,陪陪酒,形象和地位真的不能算太高,而且他的生活還極不穩(wěn)定,得隨時準備朝秦暮楚。
另一位高官租庸使(管錢糧稅收)趙巖到張筠家做客,王峻的歌聲讓趙巖大為傾倒,于是張筠就非常風雅慷慨地把王峻當做禮物送了出去。
王峻跟著趙巖差一點丟了腦袋。
后唐滅梁時,李存勗殺了趙巖全族,王峻極其機警地逃出了趙府,躲到了民間逃過一劫。躲了很久之后,王峻才敢再出來,投靠了另一位大款三司使(這個職位厲害,無論是五代時還是宋朝時,都是財政一把大臣)張延朗,可是終日應(yīng)酬見多識廣的張延朗卻對他并不感冒,而經(jīng)過了生死大劫的王峻也已經(jīng)脫胎換骨,他不再在乎風月場上的冷熱,而是對張延朗身邊發(fā)生的一切冷眼旁觀,心里不斷動著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