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1)

走進耶魯 作者:蘇煒


你將如何運用心理學課上的某些策略,讓一個你喜歡卻暫時對你沒有感覺的人喜歡上你?

——心理學概論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經(jīng)驗機器,你坐在里面,戴上頭盔,任意選擇代表各種體驗的按鈕,就可以依靠其傳感系統(tǒng),讓你體驗任何你想體驗的角色和“生活”。那么你還想走出來體驗現(xiàn)在的生活嗎?

——生活

你說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它到底不好在哪里?你已經(jīng)死了,任何事情對你而言還有好壞嗎?

——死亡

我告訴你,Hi-Five有很多種拍法,你能告訴我它們和非洲文化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

——藝術(shù)史

這些問題都引自耶魯課堂。大胡子Shelly是耶魯哲學系的教授,每年他都給一年級的本科生開一門課,即我們第二個問題的出處——生活。這是很熱門的課,一個學期只有18個名額,所以第一節(jié)課去的人總是比較多,哪怕沒選上也希望能旁聽。盡管嘴巴周圍的胡子很茂盛,但Shelly的發(fā)音非常清晰,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哲學不是面包,不能填飽肚子,但能讓你知道為什么要填飽肚子,讓我們從‘為什么’開始,為什么要上這門課?”耶魯?shù)恼n上有太多的為什么,探索問題,探索有趣的問題,是課堂里師生共同的目標。

……

Shelly:“如果人生的意義是嘗試不同的體驗,那或許帶‘頭盔’是個不錯的選擇??纱蠖鄶?shù)人都會說兩個‘體驗’的意義不同,不同在哪里?人生的意義又在哪里?”

同學甲:“不帶頭盔活著,可以不斷地問為什么。一旦帶上頭盔,就不需要這樣的理性思考了?!?/p>

Sally:“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我:“是可以不斷詢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p>

同學乙:“蘇格拉底說,沒有經(jīng)過檢驗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檢驗的過程就是不斷置疑的過程?!?/p>

同學丙:“能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去尋找答案,并在探索的路上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這才是充滿生命力的人生體驗?!?/p>

……

追問再追問,這是學習哲學的方法,也是成長的方法。美國和中國的孩子在小的時候也許有過同樣的問題,天為什么是藍色?云為什么是白色?樹為什么是綠色?花為什么五顏六色?但在逐漸探索世界的路上,開始有了區(qū)別。當我們在歷史課上背誦美國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在哪一年的時候,二年級的美國孩子在小組研究殖民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史;當我們在政治課上背誦中國外交原則的時候,同齡的他們在想如果采訪中國外交部長,該問什么問題才能引起注意。當我們從托福、GRE中掙扎出來,和他們坐在同一個課堂里,他們的活躍更加襯出我們的沉默。身和心的“獨立性”,是美國文化里非常強調(diào)的,信奉個人主義的美國文化,要求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有獨立的個人意志和思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教育就承擔了這一偉大的責任,獨立從思考問題開始。

耶魯?shù)暮⒆硬环执合那锒即A趾拖鞋。踢踏踢踏地進了教室,踢踏踢踏地上臺發(fā)表演講,踢踏踢踏地從院長手里接過畢業(yè)證書。上課的時候一轉(zhuǎn)頭,很可能不經(jīng)意間親吻某人的腳趾,因為他們特愛把腳架在前面的椅背上,據(jù)說這樣可以促進血液流向頭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確切地說是提出問題。

剛從國內(nèi)來的學生很驚訝他們的放松,上課沒個上課的樣子。中國的課堂太“有樣子”了,威儀的老師唾沫四濺,貌似專注的學生奮筆疾書。到了美國,老師可以盤腿坐在講臺上,學生更是千姿百態(tài)。而且噴口水的主體也換了,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老師只是適時地引導、控制節(jié)奏?!澳銈冇袉栴}嗎”,“我們有什么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嗎”,學生馬上開始坐立不安了。舉手的,不舉手的,嘴巴先動起來,而且不用起立,在100人的教室,學生蹺著腳,坐著發(fā)表意見,僅靠“前肢”舞動來增加陳述的效果。不管自己的觀點是“磚”還是“玉”,先拋出來再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