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在社交場合中,正確的行走姿勢能帶給他人美好的感覺。行走可以盡展女子的典雅、輕盈,男子漢的“陽剛”氣概。
行走不僅僅是一種行動姿態(tài),也是一種生活姿態(tài)。一個走在路上的人,他的神態(tài)、步速、姿勢是他此時此刻心態(tài)的寫照,也是他的生活習慣、內在性格、社交取向的反映?;蛘撸梢詮母行缘慕嵌雀竽懙卣f,一個人行走的樣子,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走”的模樣甚至可以左右一個人今后的人生道路——會遇見什么人,會說出什么話,會看到什么樣的風景,會走向何方……
很小的時候見過毛主席像章,大部分是圓形的,上面是毛主席的頭像,也有很少的一部分是長方形或橢圓形的,不過我最喜歡的一枚有杯蓋大小,上面是毛主席的全身像,穿著長衫,手上拿著一把油紙傘,長衫的衣角被風吹起。印章是凸起的圖案,所以看不清毛主席是向我們走來,還是離我們遠去。只是在像章的角落里寫著幾個字:“毛主席去安源”。當時因為年紀太小,也說不出喜歡的真實原因,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自己喜歡的,大概就是那種行走的感覺。高高大大的挺拔的身影,吹起衣角的無形的風,處處都帶著凜然的正氣,別有一派儒雅與風度。
后來仔細查了一下關于“毛主席去安源”這幅圖案的來源,原來,它是江西省安源煤礦籌辦“毛澤東思想照亮了安源工人運動”展覽中的一幅畫。這幅畫采用左右對稱的圖式構成,青年毛澤東占據(jù)了畫面中心位置,身后是翻滾的烏云,沉降的地平線使群山顯得低矮。雖然當年的繪畫技巧談不上精湛,可畫中的毛主席行走的感覺讓人感慨萬千,也正是這種行走的姿態(tài)感染了我。
有些人走路時習慣低著腦袋、彎腰弓背,重心后移,兩腳尖內旋或外旋,致使腰肌用力失衡,容易形成駝背,嚴重時會使腹肌松弛,胸廓不能擴展,影響心肺功能,還會影響青春期少女乳房發(fā)育。若走路時重心習慣向單側傾斜,則容易導致脊柱側彎。
在社交場合中,正確的行走姿勢能帶給他人美好的感覺。女子步態(tài)宜典雅、輕盈,男子漢應表現(xiàn)出“陽剛”氣概,步態(tài)矯健、穩(wěn)重、大方。無論男女,表情均應自然,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口微閉,頸正直,胸部自然向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雙臂自然下垂,雙上臂自然擺動,擺幅30度左右,前擺時肘微屈,勿甩前臂,后擺時勿甩手腕;下肢舉步有力,步行后蹬著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jié)內側,利用足弓的杠桿作用推進身體前移,換步時肌肉微放松,膝關節(jié)勿過于彎曲,大腿不宜抬得過高。每個單步步幅依自己腿長及腳長而定,一般平步為70cm左右。行走時勿上下顫動和左右搖擺。
此外,上下樓時,也應注意采取正確的行走姿勢,腰椎要保持正常生理曲度,既不歪斜,也不扭曲。正確的上下樓步態(tài)應全足踏實在樓梯上,不要只踏半只腳,膝關節(jié)應略彎曲,收小腹,臀部向內收,上身正直,速度適當。
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每個人走路的姿勢是不一樣的。即使很相似,在速度、重心、雙手的位置、身體擺動的頻率等方面,差異也無處不在。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跟情人約會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心急火燎之際,突然,一個轉身,一個側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知道他(她)來了。只需一瞥,眼前豁然開朗,因為行走的姿勢與眾不同,是唯一的。正因為行走姿勢的唯一性,某些不良的行走習慣更易被人們記住,所以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在走路的時候有如下一些問題,一定要在邁出下一步時留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