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當前西方反馬克思主義觀點之九
馬克思主義主張建立全面強大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里不存在私有制,社會主義革命以專政集權的方式領導,這種方式將會徹底消除個人自由。所有這些都是已經付諸實踐的馬克思主義,過去是這樣,將來恐怕也不會變。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邏輯的一部分:人民讓位于政黨,政黨讓位于國家,國家則聽命于一個鐵腕的領袖。自由民主也許并不完美,但至少人們不會因為批評專制政府就被關進精神病院。
馬克思堅決反對國家。其實他期待著國家消亡的日子。批評者們也許覺得他的愿望完全是在癡人說夢,但是他們卻無法給馬克思戴上“專制政府狂熱者”的帽子。
與現(xiàn)實不同的是,馬克思本人其實并沒有寄望于一個烏有之鄉(xiāng)。在他構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并沒有摒棄以中央管理的方式建立國家的理念。任何一個復雜的現(xiàn)代文明都需要這種方式。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三卷中始終貫穿著一種理念:日常行為源自所有集體的本性,國家作為一個管理的主體仍將存在。馬克思所希望的,是作為暴力工具的國家能夠消亡。如同他在《共產黨宣言》中寫到的,共產主義之下的公共權力會失去其政治屬性。與同時代的無政府主義不同,馬克思堅持認為只有做到這一點,國家才會消亡。應該廢除的是那些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支持的某種特定權力?!皣夜珗@”和“駕駛員考試中心”這樣的機構則依然存在。
馬克思以一種冷靜的、現(xiàn)實主義的眼光審視著“國家”這一存在。國家并非一種中立的政治組織,不會小心翼翼、公正無私地處理社會上的利益沖突。在解決勞資糾紛時,國家也做不到哪怕最低限度的客觀公正。發(fā)動反對資本的革命這種事顯然不歸國家管。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保衛(wèi)現(xiàn)存社會秩序,管束試圖改變它秩序的人。如果這種秩序天生就含有不公正性,那么國家也會相應地出現(xiàn)不公正。馬克思尋求并試圖終結的正是這種不公正,而不是“國家劇院”或者“警察實驗室”這種具體事物。
“有黨派偏向的國家也沒什么不好的?!边@樣想的人一定沒參與最近舉行的政治集會活動。自由國家在資本主義及其批評者之間保持中立,直到批評的聲音開始明顯占據(jù)上風才出手干涉。這時他們就要面對國家手中的高壓水槍和準軍事化部隊,實在不行還有坦克。國家是暴力的,這毋庸置疑。但暴力為誰服務?馬克思不過是給出了一種新答案。雖然真心相信國家的公正無私是一種過度的樂觀,但我們有理由希望人終有一天能與國家和平共處。其實不止是大眾對此抱有懷疑態(tài)度,連國家本身在某種程度上都不相信自己是完全公正無私的。警察毆打罷工工人或是和平示威者的時候,從不在乎自己是否中立。包括工黨政府在內的所有政府都難掩他們對工人運動的敵意。正如雅克·朗希埃所說的,“馬克思曾有過一個聽起來很可惡的論斷——政府會成為國際資本商業(yè)運作的代理人?,F(xiàn)在‘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一同接受了這一顯而易見的事實。政治和資本管理混為一談,恬不知恥地躲在‘民主’這面大旗之下;正是這種公開宣稱的事實情況,我們的政府才獲得了合法性?!?/p>
不過這并不是說我們能夠完全拋棄警察、法庭、監(jiān)獄和各種準軍事組織。尤其是準軍事組織,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對付那些手握化學武器甚至核武器的恐怖分子,而越是熱愛空想的左派就越明白這一現(xiàn)實。不是所有國家暴力行為都以維持現(xiàn)狀為目的。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將國家的有特定階級傾向和階級中立的兩種功能進行過對比。警察制止了種族主義暴徒將一名亞洲青年打死,這種行為并不帶有資本主義色彩。只要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對自由的侵犯;有些侵犯行為太過嚴重,我們?yōu)榱吮Wo他人的安全而不得不把侵犯者關押起來。監(jiān)獄并不僅僅是為了關押被剝奪權利的犯人的地方。
沒有證據(jù)表明馬克思會拒絕這些說法。實際上,馬克思認為國家可以變?yōu)橛幸娴膹姶罅α?。這也是他為什么一度全力支持立法以改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社會狀況。經營收養(yǎng)遺棄兒童的福利機構和讓所有車輛在道路同側行駛一樣都無法體現(xiàn)國家的控制力。馬克思嗤之以鼻的,是那種認為一個國家能夠讓不同群體、不同階級的人和諧共處、團結一致的神話。在他看來,離心力總要強于向心力。始于促進社會和諧的努力,最終卻滿足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無私的外表之下深藏著競爭的意圖。國家體制將“新的桎梏給予窮人,新的力量賦予富人……財富分配方式和不平等的狀態(tài)永遠固定下來;巧取豪奪變成了合法權利;為了少數(shù)野心家的私利,讓其他所有人都陷入長期勞作、被奴役的悲慘境地?!边@并非馬克思所說,而是讓-雅克·盧梭在他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提到的。馬克思在看待國家權力和階級特權之間關系這一問題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是他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青年時代的馬克思作為黑格爾的信徒,談論起國家時使用的也是積極肯定的詞語。但這是他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之前的事了,其實直到思想轉變后他還堅持否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
那些探討和諧與共識的人應當了解一種現(xiàn)實的價值觀——產業(yè)牧師式的價值觀。簡單地說就是貪婪的老板和好斗的工人分立兩邊,中間是苦口婆心、溫和公正、行事端正、溫言婉語又思想解放的教士,這個和事佬試圖彌合兩者之間的裂痕??墒菫槭裁赐ǔc∈刂杏钩闪俗盥斆鞯哪??為什么我們都希望自身處于中間,他人處于兩個極端?一個人認為的溫和在有些人看來就是極端主義。誰都不會四處宣揚自己是個狂熱分子,就像誰也不會公開聲稱自己是個拉皮條的。試圖讓奴隸和奴隸主達成一致,或說服原住民不再抱怨那些密謀將他們種族滅絕的人,這可能嗎?種族主義和反種族主義的中間地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