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的特質,法律的偏見(2)

影像中的司法 作者:徐昕


影片中另一位女性律師,可以作為參照的形象。她干瘦、高挑、專業(yè),穿著保守。她全身散發(fā)著法律專業(yè)人員的冷漠與距離感,她的言談也充分地讓艾琳感覺到她對自己的不信任與輕視。艾琳去調查客戶土地買賣案件與癌癥血液檢查結果時,也面臨著同樣的誤解和偏見。

20世紀80年代,女權主義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出來工作。為了贏得職場中男性的尊重,她們都喜歡梳高高的發(fā)髻,墊高高的肩墊,儼然一副女強人形象,更把這種剛強的形象變成一種時尚潮流。不知從何時開始,女性的穿著開始成為衡量其專業(yè)態(tài)度、辦事能力的準繩之一?,F實生活中,有些女性經常因為穿著不當而大吃苦頭。尤其是不夠成熟的年輕女性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經驗來分辨其著裝是否會給別人留下什么印象?!按虬绲眠^分華麗,就意味著態(tài)度輕浮?!?/p>

對于服裝的定位,人們各有所好,應當彼此尊重,不應因為外表而存有偏見。對女性來說,時裝不過是另一種化妝方式,“時裝是一種使自己的形象得以再創(chuàng)造和展示的方法……時裝的風格如此多樣,這使得我們每個人在公眾場合好像都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碑斉畽嘀髁x者在20世紀為女性的權利奮斗時,女性的服飾也在悄悄地隨之轉變。這意味著服飾符號的涵義隨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而變動。服飾的變化能夠反映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轉化,也是女性追求自由的變化過程——衣服解放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自古以來,習俗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縛太多,雖然在現代社會這種情形比以前大有改觀,但女性的處境并未從根本上得以改善。女性通過有報酬的職業(yè)極大地縮減了同男性的距離,此外再也沒有別的什么可以保障其自由。女性習慣性地被劃入私人領域,而國家公共領域的法律對私人領域不干預;同樣,私人領域中的女性也不應介入公共領域,司法事業(yè)被看作是法律權威中的核心所在,被認為是一個和女性特質不相容的地方。在法律職業(yè)中,女性在“準許進入”后的很長時間里,還一直處于法律界的邊緣地帶,她們作為職業(yè)法律人并沒有完全被接受。女性與法律的關系是一個新的領域,以法律為核心的整個現代社會應當加入女性的視角,使法律與社會不再呈現出單一的“男性”特質。

從法律發(fā)展史可以看到,法律是由主流社會的男性所主宰的,所以長期以來,法律的創(chuàng)制者和操作者都是男性,法律的精神和思維都是男性化的,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中立的外表掩蓋著男性中心主義的事實。女性在進入法律界之初,都是通過使自己適應法律界特有的職業(yè)特點和思維方式,適應男性的標準,而在這一行業(yè)中安身立命。女性在進入這一行業(yè)時要做好思想準備,必須和男性適用同樣的標準。然而,隨著女性在法律職業(yè)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女性本身也開始影響這一職業(yè),乃至影響法律本身,盡管這種影響還很小。傳統(tǒng)法治雖然為女性提供了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是以忽視女性特征為條件的。這使得女性在傳統(tǒng)的男性空間(比如立法機構、法院和行政機構)中不得不呈現出男性化的特質,以此來確保自己的“成功”。在公共領域,女性化的特征仍然受到歧視。當律師事務所老板艾德建議艾琳改變服裝外型,以便和其他女同事們和諧共處時,艾琳反過來建議艾德不要再打領帶了。影片的這個情節(jié)使人產生一項疑問:律師到底該穿什么樣的服裝?數個世紀以來,女性被排斥在法律界之外,社會已經習慣將男性律師的服裝規(guī)范視為律師服裝的標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是承認并重視男女差異,從而反映在實質上是男女都有發(fā)展自我和選擇自我的自由和社會。

女律師的外在被設計為男律師的單調復制品,其性別特征須由定制的套裝用嚴格的線條加以約束。但當一位女性穿上中性套裝時,她仍然被“標記”為女人,她在法律實踐中很難成為一個非個性化、無偏見的人。不僅因為女性身體與欲望和性感聯系在一起,而且女性在傳統(tǒng)的法律職業(yè)中沒有位置,甚至她們只存在于諸如性犯罪對象這類戲劇性的角色之中。影片最后,艾琳憑著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完成訴訟之后,面對一臉吃驚的首席律師調侃地說:“我沒有法律學位,所以我只能對634位當事人提供性服務,真是累死?!?/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