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說:“陳、蔡是小國,平時極為忠順周室,鄭與周有隔閡,陳、蔡自然對鄭也有意見,寡人如約其共同伐鄭,他們估計會來。只是宋、魯乃大國,又怎么能強求呢?”
石厚說:“這事好辦。當(dāng)年宋穆公的王位,是他哥宋宣公傳給他的,他死的時候,為報答哥哥,把位子傳給了哥哥的兒子夷,是為宋殤公。宋穆公的兒子馮對他老爸的這一做法怨恨至極,但又無奈,就跑到了鄭國。鄭莊公收留了他,一直想著為馮起兵伐宋,奪了夷的位子。目前,宋殤公夷最憂慮的就是這個在鄭國的馮,同時對鄭莊公收留馮很是不滿。如果咱們和宋聯(lián)合打鄭,他肯定會樂意。至于魯國,其政事都由公子翚把持。公子翚兵權(quán)在握,視魯君如同無物,如果重賄公子翚,動用魯兵,也不在話下?!?/p>
州吁大喜,即日便遣使去魯、陳、蔡三國乞兵,派了一個叫寧翊的人去游說宋國。這個寧翊巧舌如簧,見了宋殤公問道:“請問君侯之位,受之于誰?”
宋殤公說:“穆公呀。”
寧翊說:“父死子繼,古之常理。穆公雖有堯舜之心,可是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卻以失位為恨,身居鄭國,其心時刻未曾忘宋。鄭國接納了公子馮,一旦擁馮舉師,宋國百姓感穆公之德,不忘其子,這樣內(nèi)外生變,君侯之位就坐不安穩(wěn)了!今日之舉,名為伐鄭,實際上是為君侯除去心腹之患!君侯若主其事,敝國起兵響從,再加上魯、陳、蔡三國之兵,五國并舉,鄭之滅亡,指日可待!”
宋殤公本來就有忌諱公子馮之心,這一席話,可謂正投其意,即日就起兵了。魯國公子翚受了衛(wèi)國重賂,不由魯隱公做主,也起兵了。陳、蔡如期而至,自不必說。宋殤公被推為盟主,衛(wèi)國石厚為先鋒,州吁引兵斷后,并帶著糧草,以慰勞四國之兵。五國大軍于是就把鄭國圍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