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從NEC(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日本人就把克勞士比先生的‘零缺陷’概念引入日本企業(yè),使之成為企業(yè)‘現(xiàn)場改善’的基本工具,比如‘三不原則’和‘消除浪費(不增值的活動)’等。大家可以想一下,這種質量做法,與傳統(tǒng)質量管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為了揭示話題的本質內涵和意義,“零缺陷”博士試圖通過一些小小的提示,把話題引入更開闊的領域。
弗蘭克、保羅和羅琳都想發(fā)言,但是這一次,弗蘭克和保羅都表現(xiàn)得非常紳士,他們同時向羅琳伸出手,示意她先說。羅琳溫婉地笑了笑,點頭表示感謝,繼而說道:“這種管理方式實際上就是讓每個員工都了解這樣一個道理:產品質量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查出來的。就像S制冷在實行‘質量三確認原則’的同時,讓員工們每天都填寫關鍵工序的質量檢查表和質量反饋單,使各種質量數(shù)據及時反饋到品質部門。品質保證部通過對數(shù)據的分析處理,再發(fā)出各種作業(yè)指示,來進行質量控制,并作為改善質量工作的指導。這就使得品質保證部門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質量檢查部門,各質量管理小組也針對發(fā)生的質量問題,尋找原因并擬定出解決對策,避免相同或類似問題的再發(fā)生。從而使得‘一切以預防為主’、‘一切用數(shù)據說話’和‘一切使用戶滿意’的質量管理理論,得以切實實行?!?/p>
弗蘭克一只手扶著下巴,另一只手握著一支筆,輕輕地說道:“我認為這和傳統(tǒng)質量管理的‘互檢法’比較相似,不同的關鍵點在于,傳統(tǒng)的‘互檢’只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與己無關。而這種確認法與員工的關系不是檢查與被檢查的關系,而是質量共同的保證者,講究的是確認者的責任,它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員必須同時承擔起上道工序的責任,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質量責任制真正落實到每個操作者肩上,通過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真正實現(xiàn)責任與利益的統(tǒng)一。每一個確認點都是連帶責任的開始,也是對自我確認的開始。就其實質來講,它是企業(yè)自檢、互檢經驗的再發(fā)展;是員工主人翁精神的再體現(xiàn);是工藝紀律松懈教訓的再糾正。不過,其中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备ヌm克的聲音越來越大,他顯得很激動,也很興奮,手中的筆不停地敲擊著座椅的扶手。
“說得好!”“零缺陷”博士不禁為弗蘭克的精彩回答鼓起掌來,“不過,弗蘭克,你可別把我的椅子敲壞了,盡管它的質量還不錯!”
“哈哈哈……”羅琳和保羅都忍不住笑出聲來,弗蘭克先是一愣,接著便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