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聰明人需要加點“笨精神”(2)

人脈是設(shè)計出來的 作者:張超


你能認真做好必要的“無用功”,有一天,你的功力就能夠登峰造極。

你要大收獲,還是小歡喜?

很多人都常常問我這么一個問題:“老實人是不是天生要吃虧?”“人要是不聰明,是不是總得不到好處呢?”

多數(shù)人的疑問都是在職場的背景下。

我接觸了很多的企業(yè)高管,也多次聊到這個話題。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算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

朋友手下有兩個性格差異很大的員工,姑且稱他倆一個叫小聰,一個叫小實。

小聰一進單位就表現(xiàn)得十分精明能干,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和他相比,小實做什么都是慢熱型。

做事的時候,小聰總是讓我朋友(也就是他倆的領(lǐng)導(dǎo))挑不出什么毛病,而小實卻總是被朋友批評。

例如,朋友同時給兩人安排工作。每當(dāng)詢問工作進程的時候,小聰?shù)幕卮鹂偸恰榜R上好?!睂嶋H離“馬上”遠得很。問小實,他總是說:“剛做好一件,還有兩件沒開展呢?!迸笥岩宦?,當(dāng)然就會對小實的答案不滿意。

朋友總是安排小實做很多事情,一到提拔或獎勵什么的,總是給那個少做事的小聰,大家說:“愛討好領(lǐng)導(dǎo)的人得到實惠?!?/p>

我也好奇,曾想問朋友這個問題。

但總是因為太忙而擱置,當(dāng)我下次去朋友公司的時候,得到新消息,小實已經(jīng)順利晉升,而小聰還是原地踏步。

這讓我更加費解,找到朋友問其原因,朋友諱莫如深,簡單的幾句話就讓我明白了情由:“我總是表揚那個小聰明的人,他們不就喜歡表揚和多發(fā)點獎金嗎,為了鼓勵他們做事,那就滿足他們,而我的信任給那些笨人,他們才讓人放心??!”

所以,從這個事例中,我們能看到短期利益和長期效益是不同的,根據(jù)你內(nèi)心的需求。智慧的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笨一些,贏得信任多一些

有這么一個傳說。

有個云寂和尚已經(jīng)是垂暮之年了,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叫來,一個叫一寂,另一個叫二寂。他們來到方丈室后,云寂和尚就交給他們兩袋子谷種,要他們?nèi)ゲシN插秧,到谷子熟的時候再來見他,看誰的谷子收獲得多,多者就可以繼承衣缽,做寺廟的住持。

云寂和尚整日關(guān)在方丈室里念經(jīng),等到谷子熟的時候,一寂挑了一擔(dān)沉沉的谷子來見師父,二寂卻兩手空空。云寂和尚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谷種沒有發(fā)芽。云寂和尚就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了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怎么會服氣啊,當(dāng)然不服,師父道,我給你兩人的谷種都是煮過的。

原來云寂和尚在選擇接班人時要看那人是不是淳樸老實,結(jié)果一寂玩了小聰明,作了假;二寂卻淳樸老實。

這個故事,曾經(jīng)被一個母親用來教育他的兒子,聽故事的孩子就是李嘉誠。

這讓李嘉誠深刻意識到世情才是大學(xué)問。據(jù)說李嘉誠曾講:“以往99%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xiàn)在也會談生意,約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為什么,為世才是大學(xué)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p>

誠然,誰會笨到連自己吃虧都不知道呢?誰會連基本的辨別力都沒有呢?聰明人太多的時候,傻子開始不夠用,這時候,內(nèi)心堅守自己的觀念,而外表貌似傻一點,靠近你的人會很多。

一句話回味

修煉心法,具備耐力,技法自然到達。當(dāng)一個人開始追求卓越的時候,成功就會不經(jīng)意間追上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