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錢鍾書·楊 絳】答報情癡無別物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
1932年,春,古月堂。
1932年,清華女生宿舍有個很典雅的名字,叫“古月堂”。入夜時,古月堂前常常站著等女友的男生,他們把“約會”戲謔為“去胡堂走走”。
那時候的清華同現(xiàn)在并無二致,男多女少,女生都是被寵愛的。古月堂不設會客室,男生們便都立在門口,無論春冬,無論寒暑,古月堂前總能看到一兩個焦灼的身影,眼巴巴地盯著大門,盼著那一位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那些等待的身影里,有一位面容俊朗的男子,他名叫錢鍾書,是清華西方語言文學系的學生。在西語系,他是有名的才子,當時,他、曹禺、顏毓蘅被大家稱為“三杰”。他又格外出眾些,教文學的吳宓教授稱贊他:“自古人才難得,出類拔萃、卓爾不群的人才尤為不易得,當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
錢鍾書是江蘇無錫人,出身名門,是家中的長子。他的父親錢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擔任過圣約翰大學、光華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校的教授,他的母親是近代通俗小說家王西神的妹妹。
他中學就讀于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兩所學校均由美國圣公會辦,注重英文教育,他因而打下了堅實的英文基礎。他的國文由父親親自教授,也漸漸有了深厚根基,他的古文造詣遠高出同齡人,未考入清華之前,就代父親為錢穆的《國學概論》一書作序,后來書出版時就用的他的序文,一字未改。
錢鍾書的國文和英文很好,數(shù)學卻極差。幼年時他讀《西游記》《三國演義》《說唐》,孫悟空、關云長、李元霸使用的武器斤兩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卻不識得阿拉伯數(shù)字。他是1932年春考入清華的,入學考試時,數(shù)學得了零分,本來是不能錄取的,但因為他中英文特別出色,校長羅家倫就決定將他破格錄取。因著這段不尋常的經歷,他一入清華,名就已傳遍了全校。
錢鍾書并沒有讓羅家倫失望。清華的課業(yè)素以繁重著稱,別人都挑燈夜讀,他卻不僅輕松學完本專業(yè)的課程,還有余力鉆研中國古典文學。他的讀書數(shù)目之多,涉獵范圍之廣,讓同班同學嘆而觀止。他的一個同學饒余威就曾感嘆過:“同學中,我們受錢鍾書的影響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詣很深,又精于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最怪的是他上課時從不記筆記,只帶一本和課堂無關的閑書,一面聽講,一面看自己的書,但考試時總是第一。他自己喜歡讀書,也鼓勵別人讀書。”
他在文科方面有一種卓然的天賦,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是一個方面,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他戀書成癡,讀書于他全然不是一件必須去完成的任務,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他無書不讀,連詞典都看得饒有興趣,在讀書中,他能感到無上的愉悅。
他在古月堂要等的這個女孩子名叫楊絳,她小他一歲,完全是他的同道中人,將閱讀視作生命。
楊絳考入清華,在西方語言文學系研究生院就讀。她和他是同鄉(xiāng),都是江蘇無錫人,后來定居蘇州。她的家世背景絲毫不遜色于他。
在蘇州,楊家是有名的書香門第。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著名的律師,他曾赴美日兩國留學,獲賓西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他創(chuàng)辦過無錫勵志學社和上海律師公會,擔任過上海申報編輯,歷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浙江省高等審判廳長等職。他有兩部有名的著作《名學》《邏輯學》流傳后世,連錢穆也說深受其影響。楊絳還有一個姑母,名叫楊蔭榆,是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的校長,后來,在日軍攻陷蘇州時為維護學生而被槍殺。
楊絳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先后就讀于北京女高師附小、上海啟明女校、蘇州振華女中,成績都很優(yōu)異。
她開始念書的時候,喜歡在課堂上淘氣。她玩一種吹小絨球的游戲,老師看到了,生氣地讓她站起來回答課文內容,誰知她竟全準確無誤地答上來,讓老師十分驚訝。自小就聰穎異常的她很得父母和姑母楊蔭榆的喜愛。
十七歲的時候,楊絳考入了江蘇東吳大學,一年后分科,她選了政治系。不過其實她的興趣并不在政治,她喜歡文學,可是當時東吳大學并沒有文學系,文科里比較好的法預科和政治科,她想選法預科,這樣將來可以做父親的助手,還可以接觸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可以為寫小說積累素材。
可是父親并不同意她學法律,大概是他覺得社會黑暗,憲法如同虛設,從而對法律失望,又抑或是他覺得法律沉重,于一個女孩子并不相宜,總之,他堅決不要她當他的助手。于是,她只好改了政治系。
因為不喜歡這專業(yè),楊絳對課程只是敷衍了事,大部分時候都待在圖書館里閱讀文學書,三年下來,她對文學的興趣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