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板垣代表關東軍司令官向偽“東北行政委員會”亮出了經日本政府和軍部批準的方案:指定國名為“滿洲國”;元首稱“執(zhí)政”;年號“大同”;國旗為紅藍黑白滿地黃的五色旗,體現了“滿洲國”的口號“王道樂土,五族共和”所謂五族,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就是“滿洲”人、蒙古人、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拔遄骞埠汀边@一口號是由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石原莞爾提出的。;首都定在長春,改稱“新京”。張景惠等俯首聽命,以“東北建國委員會”的名義發(fā)表了“建國通電”。
3月6日,在關東軍的嚴密護衛(wèi)下,溥儀攜婉容及鄭孝胥等人,從旅順前往“新京”就任“執(zhí)政”。9日,舉行了溥儀的“就職典禮”。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滿鐵”總裁內田、關東軍參謀長三宅、高級參謀板垣及漢奸頭目、清室遺老、蒙古王公等參加了就職儀式。
半年多后的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發(fā)表聲明正式承認“滿洲國”。同一天,日本駐偽滿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同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在長春簽訂了《日滿議定書》,以條約的形式把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tǒng)治加以“合法化”,使日本在政治、經濟以至軍事方面都得以排他性地獨占中國東北。
日本帝國主義的這一行動引起了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日本在李頓提出報告書之前公然承認了偽滿政權,這意味著向國聯挑戰(zhàn)。1933年2月21日,在美國的強硬態(tài)度下,國聯召開特別大會,以42∶1(日本棄權)通過決議,不承認偽滿政權,要求日軍撤退到滿鐵附屬地并確認中國對“滿洲”的統(tǒng)治權。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根據軍部的要求,決心退出國際聯盟。對此,天皇裕仁予以了批準,并發(fā)表詔書,聲稱:
值此滿洲國新興之際,帝國尊重其獨立,促使其健全發(fā)展,以除東亞之禍根,奠定保衛(wèi)世界和平之基礎。然不幸,聯盟所見與此相悖,朕乃令政府慎重審議,遂使之采取退出國際聯盟之措施。[日]禰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時代》,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年,第82頁。
1934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滿洲國”打扮得更像個王道國家的樣子,將其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由“執(zhí)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總算圓了溥儀的皇帝夢。但不論當執(zhí)政還是當皇帝,都不過是關東軍手下的一個傀儡,只不過是一個兒皇帝罷了。
溥儀當上“皇帝”兩年后,與“秋鴻皇后”婉容仍無后嗣,因此下一代有可能讓其弟弟溥杰繼位。日本把嵯峨侯爵家的嵯峨浩許配給溥杰做夫人,這與日本將梨本宮方子王女許配給朝鮮的太子李垠為妃的做法如出一轍,完全是一樁政治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