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九一八事變(1)

裕仁天皇傳 作者:程永明


九一八事變

1928年6月,張作霖被炸死于返回東北的途中。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毅然宣布“東北易幟”,打亂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吞并中國東北的陰謀。此時的日本認為要盡快解決“滿洲問題”,除行使武力外別無他途。1929年7月,關東軍參謀、作戰(zhàn)主任石原莞爾等對“滿洲”北部進行考察后,提出了《扭轉國運之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方案》以及《關東軍領有滿蒙計劃》,系統(tǒng)地提出了侵略東北的計劃。1931年6月11日,陸軍大臣南次郎秘密組織了一次“五課長會議”所謂的“五課長會議”,由陸軍省的軍事課長、人事課長、參謀本部編制課長、歐美課長和中國課長組成。,經(jīng)過反復討論,于6月19日制定了《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

以上述方案為基礎,關東軍緊鑼密鼓地開始發(fā)動事變的種種周密部署。鑒于沈陽是東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東北軍主力的駐地,因此關東軍將首戰(zhàn)地區(qū)選在了沈陽。為制造侵占沈陽的借口,石原又選擇了距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不遠的柳條湖村附近的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作為爆破地點。時間預定在1931年9月28日,并且預定在爆破鐵路的同時,用重炮轟擊北大營,實施閃電戰(zhàn)一夜占領沈陽城。

在板垣、石原等人多次同駐朝日軍司令官林銑十郎密謀后,駐朝日軍也遙相呼應,開始有計劃地向中朝邊境集結,不斷進行越境演習,并準備在事變爆發(fā)后兵分兩路,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配合關東軍作戰(zhàn)。

進入8月后,日本軍部作出了一項重要的人事調(diào)整。8月1日,曾擔任駐華武官的張作霖的前顧問、諳熟中國東北情況的本莊繁中將被任命為關東軍司令官,而著名的“中國通”土肥原賢二大佐則被任命為奉天特務機關長。日本軍部將此二人派往中國東北,顯然是為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而作出的軍事部署。據(jù)說本莊繁是由裕仁天皇親自選定的。8月1日上午,本莊繁到葉山夏宮晉謁裕仁天皇,得到天皇賜膳,并由天皇親自授予了此職。

8月末,關東軍陰謀發(fā)動事變的計劃逐漸傳到了日本國內(nèi),首相若槻禮次郎、外相幣原喜重郎、內(nèi)大臣牧野伸顯以及元老西園寺公望等人,擔心關東軍的行動一旦導致戰(zhàn)爭,將危及若槻內(nèi)閣的“協(xié)調(diào)外交”,希望天皇能夠召見陸相和海相,以整頓軍紀。9月10日和11日,從葉山夏宮剛剛回到東京皇宮的裕仁天皇,立刻會見了海相安保清種和陸相南次郎,并問詢二人“是否聽到社會上關于軍紀有各種批評”。

天皇的垂詢,加上來自內(nèi)閣、元老及輿論的壓力,陸軍在9月14日召開了陸相、參謀總長、教育總監(jiān)三長官會議,決定了關于抑制關東軍實施武力的方針。同時決定派遣建川美次少將為使者,把陸相的信送交關東軍司令部本莊繁。陸軍省選擇建川為信使是頗為耐人尋味的,因為建川恰恰是一名極右的軍國主義分子,也是急于在東北發(fā)動事變的人物之一。接到任務的建川在出發(fā)前授意自己的部下、陸軍情報課班長橋本欣五郎中佐連續(xù)向關東軍發(fā)出了三份密電,要求提前行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