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攝心(2)

心的依止 作者:(美)艾雅·凱瑪


我們?nèi)魏蔚目啵还艹潭却笮?、持續(xù)或間斷,都是由心所生的。我們的心創(chuàng)造了一切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和別人沒有關系。每個人都在這舞臺上扮演著他自己的角色,這就叫“生命”。有時候別人剛好在附近,我們就會想象是他要為我的不幸負責。可是事實上,我們的所有造作都是來自我們的內(nèi)心。

在禪定中,我們越觀察自己的念頭,觀照的力量就會越強。當我們觀察到自己的心是剎那剎那地生起、暫住和息滅時,在思維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離欲,讓我們不起執(zhí)著。念頭總是不停地來來去去,就像呼吸一樣。假如一旦我們和它產(chǎn)生關系,就會有問題產(chǎn)生。我們相信我們擁有自己的念頭,而且應該回應它們,特別是當它們有負面價值的時候。這就是苦的起源。

佛陀對努力修行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惡念未生令不生,惡念已生速令斷。善念未生令生起,善念已生令增長。

這方法用得越純熟,對我們就越有好處。這是我們的禪修訓練之一。當學會了在禪定中不理會念頭的生起,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處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妄念。當在數(shù)息中舍棄雜念時,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隨時守護我們的心。我們越能舍離影響內(nèi)在平靜的妄念,就過得越輕松自在。心靈的平靜不是槁木死灰,覺察到煩惱而隨它去,這并不是壓抑,平靜的心是慈悲的心。

苦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也是自己讓它繼續(xù)存在的。假如我們真要去除苦的話,就必須小心地看守這顆心,因此需要觀照的力量以觀察內(nèi)心的變化。是什么牽動了我們?我們是如何反應的?雖然有無數(shù)次的牽動,但反應永遠只有兩種:舍棄和渴求。

我們可以從任何事情上學習反省。今天有些出家眾在銀行里等很久,這是耐心的訓練。不管這樣的訓練成功與否,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個學習的經(jīng)驗。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訓練,也是挑戰(zhàn)。這也就是人類的目的、存在世間的唯一理由。在這個小小星球上,我們用自己的時間來學習和成長。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生命當做是全人教育課程。其他的人生目的是錯誤的。

我們在這里只是過客,只能使用過客般的能力。假如我們花時間來觀察自己——好惡、抗拒、拒絕、憂慮和恐懼——我們就會以最好的方式來生活。以這樣的方式生活需要相當?shù)墓し颉7鹜臃Q為“舍離”(samvega),這是感覺到必須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上,而不會等到未來,只要自己有時間,不必要特別找日子。每件事都能成為學習的經(jīng)驗,而唯一能實現(xiàn)的時間就是現(xiàn)在。

當我們遇到我們的老朋友“苦”的時候,我們應該問它:“你是從哪里來的?”當我們獲得答案后,我們應該再問一遍,然后更深入一點。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但我們不會馬上就找到。我們會經(jīng)過幾個轉(zhuǎn)折,然后才達到最后的答案,那就是“我”。當我們達到這里時,我們知道我們達到了一連串問題的終點,而且這也是觀照的開始。然后我們可以觀察這“我”是如何產(chǎn)生苦的。我們曾做了些什么?我們是如何反應的?當我們看到原因的時候,或許就可以舍棄那種錯誤的見解。當我們看到原因和結果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忘記它們。滴水可穿石,一點一滴地我們逐漸地凈化。每個時刻都是值得的。

如能經(jīng)驗到每一刻的專注,我們的心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力量。沒有任何時間是虛擲的,假如我們能善巧運用的話,每一秒都非常重要。然后心的力量就會生起。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是我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