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87年6月18日,俾斯麥居然說服了跟法國越走越近的俄國,跟德國簽訂了一個秘密條約,保證俄國在德法未來的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
也就是說,三皇同盟保證德法戰(zhàn)爭期間奧匈中立,現(xiàn)在俄國也承諾中立,德國得到了雙重保險,史稱“再保險條約”。
可是俾斯麥覺得,“再保險條約”也還夠不保險,就在1887年底向國會提出軍事議案,要求擴充后備兵源到70萬。1888年2月6日,俾斯麥在議會發(fā)表了大氣磅礴的演說:
“德國渴望和平,希望與俄國保持和平,也希望與法國保持和平,只有外國記者們不負責任的謾罵才威脅著和平。我們可以因為愛和善意而深刻地感動??墒峭{是不能奏效的!我們德國人只敬畏上帝,除此以外,在這世界上我們無所畏懼;而敬畏上帝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們熱愛和維護持久的和平!”
俾斯麥的演講被被議員們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淹沒了,毛奇特意上前和俾斯麥擁抱,老宰相被大家的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晚,議員們像普奧戰(zhàn)爭時一樣,簇擁著宰相的馬車,送老爺子回家,直到半夜還有人在宰相官邸前呼喊擁戴他的口號。
可是當時誰能想到,俾斯麥偉大的政治生涯即將畫上句號了呢?
1888年3月9日上午8時30分,德意志帝國的開國皇帝威廉一世,因肺炎醫(yī)治無效在柏林病逝,享年91歲。
威廉一世這個人,一不懂政治二不懂軍事三不懂外交四不懂經濟,要智力沒智力,要能力沒能力,要魄力更沒魄力,一肚子“婦人之仁”,還時不時地使個性子耍個小脾氣,純粹就是個窩囊廢。
可是,威廉一世卻是德意志帝國的開國之君,而且是一代英主,直到今天很多德國人都稱他為“威廉大帝”,把他跟英明神武的腓特烈大帝相提并論。
威廉一世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英主,除了他運氣好--從祖宗手里繼承了一份好家業(yè),還得到了俾斯麥、毛奇和羅恩這三個不世出的奇才相助--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威廉大帝身上有一個歷代統(tǒng)治者所不可多得的寶貴品質。
這個品質就是:他知道自己是個窩囊廢。
因為知道自己是窩囊廢,所以他放手讓一個曾經說話大嘴巴的俾斯麥去搞政治搞外交,放手讓一個書呆子一樣的羅恩去整頓軍隊,放手讓一個最高才當過連長的毛奇去指揮千軍萬馬。
因為知道自己是窩囊廢,所以他聽得進別人的勸告。就算很多次發(fā)牢騷甚至發(fā)脾氣哭鼻子,等他冷靜下來之后,也知道俾斯麥是對的,所以就算忍氣吞聲也要按宰相說的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