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腓特烈大帝--德意志的千古一帝(22)

十個人的德意志 作者:孫世龍


1772年,三個國家的老大湊到一起,第一次瓜分了倒霉蛋波蘭,腓特烈大帝得到了西普魯士地區(qū)。于是,他理所當然地把國王名號里的“im”換成了“von”,正式自稱“K?nigvonPreu?en(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大帝是個全才,除了文治武功,他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也是建樹頗豐:他能講六國語言,能聽懂九國外語,還寫了四部交響曲,一百多首長笛曲,被稱為近代長笛演奏的第一人。

霍亨佐侖家族統(tǒng)治德國的中心,座落在波茨坦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無愁宮,也是腓特烈大帝親自設計,主持施工的。

關于腓特烈大帝一輩子的豐功偉績,說得差不多了。那么現在就總結一下這位大帝吧:

首先,毫無疑問,腓特烈是普魯士歷史上最偉大的統(tǒng)治者,而且沒有“之一”:論武功,三戰(zhàn)三勝,為普魯士奪取了西里西亞;論文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哪方面的成就都是可圈可點;論個人修養(yǎng),文學、音樂、藝術、哲學,甚至是建筑設計都無所不精,簡直就是一個極其罕見的德才兼?zhèn)?、文武全能的超人?

其次,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戰(zhàn)術家之一。他在戰(zhàn)場上的那些神跡,前面已經說得很多了。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在他那個時代,無論是普魯士自己還是他的對手們,都以為他的軍事天才就是那個“斜線戰(zhàn)術”--就是強化某個側翼的進攻。

可實際上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腓特烈大帝的軍事天才其實在于,他天才地運用了一個亙古不變的軍事原則:靈活機動地把握戰(zhàn)機,集中我方優(yōu)勢兵力攻擊對方薄弱環(huán)節(jié),以某一點的突破實現全局的勝利。

第一個真正了解腓特烈戰(zhàn)術精髓的人,是比他晚出生57年的拿破侖。所以幾十年后,腓特烈大帝的真正學生拿破侖就在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zhàn)中,把抱定斜線戰(zhàn)術不放的差勁學生普魯士軍隊給打了個落花流水。

當然,腓特烈大帝遠遠不是無懈可擊的完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