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陳修和,是受我尊敬的一位忘年朋友之邀,他說是見陳毅的哥哥,我便以為是陳毅的親哥哥陳孟熙。
關于陳孟熙,我知道一點發(fā)生在1950年夏季的一段逸聞。那時,人民解放軍剛剛解放海南島,臺灣為之震動。蔣介石之子蔣經(jīng)國立即召見黃埔早期學員李次白,要他憑借妹妹是陳孟熙之妻、陳毅兄嫂的特殊關系,充任秘密特使,透露蔣方愿與中共再次合作之風,以求中共緩攻臺灣。李遂經(jīng)香港進入大陸,果然通過陳孟熙與陳毅會面。
李次白與陳毅晤談的詳情,外間至今不得而知,只知道陳毅根據(jù)中共中央精神告訴李中共不急于攻臺。故而拜訪前,我滿腦子都是如何通過穿針引線的陳孟熙之口,了解那次國共秘密接觸的詳情。
當我聽到老人自解其名為“修養(yǎng)的修,和平的和”時,馬上追問了一句:“您是否還用過別的名字?”
“我的確用過別的名字,那是我在16歲赴考四川高等工業(yè)學校時給自己取的新名字,叫陳統(tǒng),統(tǒng)一的統(tǒng),號修和。我的名字和號合在一起,寄托了我當時的最高理想及希望,那就是清除列強的威脅,消滅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勢力,徹底擺脫戰(zhàn)亂,使祖國得到統(tǒng)一,民眾和平生活?!闭f到這里,老人陷入對往事的遐想。
陳修和的老家在四川樂至,那時鄉(xiāng)下的男娃兒都不愛讀書,因為讀書費腦筋要用功,所以長輩要鼓勵孩子讀書,就對上學的孩子特別優(yōu)待,陳修和是這一輩孩子中的老大,在那樣的鼓勵氛圍下帶頭上了學。
樂至的陳氏家族是個人丁興旺的大家。在陳修和讀書之際,其兄弟姐妹已有八九個之多。但年齡相仿、比較友愛親近的是前面五個。陳修和是長子長孫,是大排行中的老大,陳毅是五兄弟中的尾巴。
這群英俊少年在學而時習之的過程中,很快顯露出過人的悟性。陳修和與陳毅相繼考入四川高等工業(yè)學校和成都甲種工業(yè)學校。1918年,陳毅及其胞兄陳孟熙懷著一腔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熱望,考進四川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并于一年后,皆以優(yōu)異成績獲取官費資助漂洋赴法。陳修和本欲隨堂弟們一同赴法,可因為盤纏不足,自己又是老大,遂決定暫不出國,而是找一份工作掙錢資助兩位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