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1月6日,“澳大利亞皇后”號緩緩駛離上海港,在這艘英國郵輪上,滿載著身著水兵服的中國青年,他們是去接收英國贈艦的國民黨海軍教導總隊的學員。此時,多數人尚處于出國接艦的興奮中,唯有一位少年老成的青年,獨倚船舷,望著滔滔江水,陷入與眾人的神情不盡相契的沉寂。
這位17歲的青年,就是畢重遠。從1943年始,他就在中共南京地下黨領導下從事進步學生運動,繼而經鐘沛璋等介紹成為一名中共黨員。此刻,他突然要遠涉重洋,去孤軍奮戰(zhàn),頓時涌起對組織的萬縷依戀,朱濟群(真名劉鑒農)同志代表黨為自己送行的情景又浮出腦海……
那是風和日麗的仲秋下午,朱濟群帶來了黨的指示:“你去英國學習海軍,這實際上是為我們培養(yǎng)人才,將來我們也要建設自己的海軍?!彼嬖V畢重遠:“你的黨組織關系不能轉到國外,因此你要獨立戰(zhàn)斗,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特別要注意很好地隱蔽自己。我們等待你勝利歸來,不要辜負黨對你的期望?!?/p>
朱濟群還向畢重遠指定了新的通信聯系人,并送給他一本外裹《中國之命運》的《整風文獻》(毛澤東的三篇報告)。臨別之際,這位抗戰(zhàn)時即從事學運的黨員,深情地握了握年輕戰(zhàn)友的手說:“送給你兩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海上顛簸,“澳大利亞皇后”號泊靠在英國第一大港利物浦港。雖說“二戰(zhàn)”的硝煙已散,但碼頭及殘垣上的累累彈痕依稀可辨。學員們隨即坐上開往樸次茅斯的火車,然后又乘火輪赴德文軍港。港灣內,停泊著大大小小各種類型和級別的戰(zhàn)艦,蔚為壯觀。當火輪從望不到甲板的航空母艦邊繞過時,有人不由得發(fā)出嘖嘖贊嘆。最后,學員們登上了進行海軍基本訓練的戰(zhàn)列巡洋艦“榮譽”號。
對大多數學員來說,在樸茨茅斯的學習和訓練充滿了新鮮感?,F代化海軍的嶄新面貌,神奇奧妙的各種儀表機械,逼真形象的聲像摹擬教學,英國教官接人待物的開放隨和……
然而,學員們感觸最深的,還是與當時中國國情有著極大差異的英國社會?,F代化的工業(yè)生產、繁華的商業(yè)貿易,以及用中國的法理、價值觀無法解釋的政治制度、社會觀念。那時正值英國工黨執(zhí)政,新聞媒體的熱點不斷變換:要不要取消皇室,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制;英國少女愛上了戰(zhàn)俘營里的德國戰(zhàn)俘,法理民情能否讓他們終成眷屬……在軍港內,為了體現“勞工第一”,每逢下班,軍政人員和白領階層須站立一旁,等工人先行退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