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定夢想前,要先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

10堂量子創(chuàng)意課 作者:李欣頻


第2堂 找出自己的受限點,你的解答就藏在你的問題里

【設定夢想前,要先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

“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在北京這三年半的時間里,接受過無數次媒體的采訪,也在各種場合回答了聽眾、讀者、學生的各式各樣問題。但總結來說,所有的問題絕大部分都跟“身不由己,懷才不遇,沒有足夠的錢與時間,所以無法自由地伸展自己的夢想”有關,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心如所愿地過自己想要的日子,也可以說能隨心所欲的人非常少。

另一部分的問題,則是呈現在那些別人看起來“已經有所成就”的人身上,他們有豪宅、司機、管家、用不完的財富,但很奇怪的是,等到他們炫耀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之后,再跟他們多聊半小時,他們就會說出自己的空虛、不快樂、憂郁、沮喪、孤獨、失落、無力、身心不適、失眠、厭世等問題,他們的問題比一般平凡人還多很多,比他們所擁有的財富還沉重,而且這已成了普遍現象,幾乎是越有錢的人,身心問題越嚴重。這兩個層次人的問題一對照起來,就清楚知道夢想完成后并不代表一定會快樂,而是:你所努力追求的,是否真的是你要的夢想,你的心態(tài)是否夠自由,你是否有想像力。

所以,關鍵就在起始點上,也就是設定夢想前必須要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為什么那么多看起來什么都有的人卻不快樂?因為他們一開始以為,只要有了豪宅、名車、財富、身份、權力、地位、體面的愛人、可愛的小孩、環(huán)游世界之后就表示成功了,因為他們以為有了這些,身邊的人就會開始尊敬他們、討好他們、羨慕他們、奉迎他們,他們才會有無比的尊榮與自信,但等到他們到了這個不真實的假山高點,就發(fā)現自己居然是站在一堆由廣告價值、別人羨慕目光所堆出來的虛浮云端上。等到所有稱贊他的人走了,當他關起豪宅的門之后獨處,他會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內心是空的,腳底下也是空的,若再加上身體健康、伴侶或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再多金錢也買不到健康、快樂、幸福時,最終會感嘆人生一場,所為何事?《無量之網》提到:“人們逐漸忘記自己是誰,開始感覺與大地、與彼此分離……處在分離感中的人,認為自己必須奮斗,才能在世界中存活,必須抵抗和諧與信任,才能捍衛(wèi)自己,不久他們就把能量全拿來對抗周遭世界、保護自己,而不是用來尋求內心的平靜?!?/p>

如同《鉆石途徑: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DiamondHeartBook)I》提到:“當你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時,你的內心會有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你會感到匱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價值來填滿這個洞,你會利用別人對你的肯定和贊賞來達到這個目的,你會以虛假的價值來填補這個洞。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忙,卻往往無法察覺到它們。我們通常只能意識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贊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這個人的愛、我想要這種或那種經驗。欲望與需求一出現,便暗示著坑洞已經冒出來了……當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關系時,你就會用那個人來填補你的洞,一旦那個人死亡或是關系結束了,你不會感覺失去了那個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補坑洞的東西不見了,感覺喪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因為以前被他填滿的洞現在又曝露出來了,這就是你會那么痛苦的原因?!彼越ㄗh在設下夢想之前,一定要把《鉆石途徑Ⅰ、Ⅱ、Ⅲ、Ⅳ》四本書全看完,先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軸,找到自己生命的本體,如此未來才不致于失速偏向。

趁我們還來得及轉回生命主軸,現在就問自己:“這一生,如果要寫一段總結的墓志銘,我們想為這一趟人生寫下什么來批注自己?”以我為例:過去我總以為,我自認為我人生精彩,是因為我寫了三十多本書、看了上千部電影、走過了四十多個國家、有上百萬的粉絲,但現在突然發(fā)現那些都不能代表我真正的生命歷程,因為都是外在的。于是我反問自己,如果我的生命要剪接成一部5分鐘的短片,而這短片在我死前只有我自己會看到,那么短片里應該是這些:“我突然懂得感謝感恩的那一片刻、我突然會主動真心地關心別人的那一片刻、我突然會不假思索地去扶人一把的那一片刻、自己的一句話或一堂課意外地讓人頓悟的那一片刻、我無來由地感到莫名快樂與滿足的那一片刻……至于我到生命盡頭時,究竟已經去了幾個國家、寫了幾本書、存了多少錢、有幾棟房子、有多少粉絲就一點都不重要了,因為我會帶一個跟出生時截然不同的自己返程,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的生命因這一趟旅程,粹煉出多少獨一無二的精純與光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