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生活》和《(建筑)論壇》;還有《財富》,好像都對我特別好。
——賴特致亨利·盧斯信
賴特需要做宣傳,需要有報道價值,不能諉飾說這種需求只是他個性中的一個表面現(xiàn)象;倒是該說,這是一種主要特點。
——唐納德·約翰遜(DonaldJohnson),《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對陣美國》(FrankLloydWrightVersusAmerica)
2001年9月11日,凡是當時年滿十歲的美國人都不會忘卻這個日子,一架被阿拉伯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在賓州西南部的一處牧場上墜毀。這架客機撞向地面的位置在索莫塞特郡的石溪鎮(zhèn)上,在山克斯維爾村(人口230人)和更小的蘭伯茨維爾村之間,此地位于匹茲堡市東南78英里處。為了免得跟這些地理細節(jié)夾纏不清,報紙和電視媒體馬上就說墜機地點是在“匹茲堡附近”。
非常合乎邏輯,然而同是這些媒體,說到離匹茲堡更近33英里的流水別墅時,為什么卻要說它建在工廠溪呢,工廠溪這個小村的人口——鼎盛時期也許能達到50人——可把山克斯維爾村襯得像是個大都市了?;蛘咚麄兙蜁f流水別墅是在熊奔溪,此地的動物種群倒是數(shù)多量大,但都不屬于Homosapiens(智人)的種類,這一種類的數(shù)目是零。這就警告了我們,流水別墅的名聲公然無視邏輯。它卻是靠著自行其是的大肆宣揚而造就的。
流水別墅的想法萌發(fā)于1935年,建筑落成于1937年,它在1938年第三次出現(xiàn)時,就駕上了宣傳的狂潮,一夜之間全世界都在為它喝彩,說它是現(xiàn)代建筑的一件杰作。造就這種贊譽的宣傳戰(zhàn)招致公共輿論發(fā)生了令人瞠目的轉(zhuǎn)變。遲至1935年,美國人還在為華盛頓新建的仿冒希臘風格的最高法院大樓喝彩,認同著建筑上的保守品位。事隔僅僅三年,是什么讓他們來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竟然稱贊起了極端現(xiàn)代的流水別墅呢?到了1940年代,等艾恩·蘭德(AynRand)把流水別墅變成了暢銷小說和電影里的核心主題的時候,這座別墅已經(jīng)是個明星了。
無論哪座建筑能如此迅速地成就盛名,背后都一定有格外巧妙的宣傳推手。與眾不同的是,在1938年一共有四種大眾傳媒在宣傳流水別墅——電影、收音機、圖片雜志和報紙——其中的前三種自己都還是新生事物。迷戀電影的多是十幾、二十歲的人;到30年代的時候,每個星期能有8500萬名美國人被拉進電影院。收音機直到20年代末才贏得了追隨者,可它的吸引力很快就強得像催眠術(shù)一樣了。大量發(fā)行的雜志也剛剛走出幼年期:華萊士的《讀者文摘》于1922年開始出版;亨利·盧斯在1923年發(fā)行了《時代》,在1930年發(fā)行了《財富》,在1936年發(fā)行了《生活》。排在電影、收音機和圖片雜志前頭的只有報紙?!秷D片倫敦新聞》在1851年出了雕版插圖版,轟動了世界,但它又花了幾十年才在新聞紙上印出了照片。在1938年,就連周末報紙上輪轉(zhuǎn)凹印的亮光圖片版也被看成是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