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申報》的“三禍”論

辛亥往事 作者:李剛


除革命者在海外的報刊、著述持續(xù)不斷地鼓吹革命排滿、推翻滿清外,國內(nèi)的“民間輿論”,包括影響面很廣的《申報》《時報》《大公報》等,雖然對具體的參與人有所同情,并且在感情上予以理解,但是在大方向上,對革命、革命黨是基本否定的,甚至將其視為“梟匪”、“馬賊”,1907年8月25日《申報》載《論今日中國之兩大害》一文,將 “馬賊之禍,土匪之禍,革命之禍”并列,1907年7月30日《申報》則將“土匪之禍,革命之禍,暗殺之禍”并稱為“三禍”。甚至將“外患”與“革命”視為“今日中國之兩大害”,指責(zé)“兄弟鬩墻,引狼入室”;認(rèn)為革命之害,“小則內(nèi)潰之禍,大則土崩瓦解,決無可全之理”。 “推其禍之所極,均足以亡我中國而有余。然欲圖所以救國之方針,非實行立憲,更無足為救國之策。……非實行立憲則不足以消除革命之禍;革命之禍不消,則列強之害亦終不能去?!?/p>

清政府借助民營報紙搞宣傳

1907年,徐錫麟、秋瑾的皖浙案,因為巡撫恩銘被殺,在朝野之間震動很大,當(dāng)時的社會輿論比較多元,有不少人為秋瑾喊冤、為英雄落淚,也有不少報紙批駁革命黨人肆無忌憚。清末報紙的不能受政府有效管制,還要“得益于”租界的庇護,大量的報人、知識分子在里面辦報出書,又在租界外發(fā)行銷售,從北京到地方,簡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時間長了,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甚至連光緒皇帝、慈禧太后也都讀他們的報紙,或多或少會受些現(xiàn)代思想的影響。中國的現(xiàn)代化思想的傳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此?!白饨纭睂τ谥袊?,本來是大恥辱,但是客觀上竟然成就了這樣的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笑過之后,盡是辛酸。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國人早就在書本上記下這個道理了,慈禧太后他們就是不敢放開搞。對于租界外的報紙,清政府由于當(dāng)時在搞預(yù)備立憲,需要營造好的輿論氛圍,也不敢太過干涉報紙聲音。發(fā)生過幾件干涉的事,但是都清清楚楚地留在了歷史上,并且在當(dāng)時都搞得清政府很被動。

徐錫麟、秋瑾案其實對于清王朝來說,本來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的,畢竟此前孫、黃等人策劃的起義都是發(fā)生在廣東、廣西這樣的邊地,當(dāng)時中國內(nèi)憂外患,這樣的“小事”基本上被內(nèi)地輿論有意或無意屏蔽,即使成功,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影響,在一段時期內(nèi),充其量是邊疆地區(qū)的革命割據(jù)勢力,但是徐錫麟他們直接在浙江、安徽這樣的內(nèi)陸重地搞革命,影響就不一樣了,還一舉暗殺掉了巡撫大員。根據(jù)在大通學(xué)堂搜獲的反清槍支彈藥,與秋瑾共謀起事的程毅、蔣繼云,會黨首領(lǐng)聶李唐、徐買兒等人的口供,能夠證明金華、武義方面的反清起義的確與徐錫麟、秋瑾、大通學(xué)堂有關(guān),史實也如此。浙江地方官遭到報紙輿論指責(zé)時,北京方面積極策劃,形成所謂的《兩宮辦理徐黨之意見》,指示浙江方面:“除著名死黨嚴(yán)懲不計外,凡所脅從,斷不可妄事株連,致亂人心?!?/p>

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更是在第一時間致電太倉兵備道瑞澄,告訴他“自徐匪懲辦后,人心大定,地方安堵”,要他“速告申報、時報、滬報、新報、中外日報、新聞、南方各報館為要?!?/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