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guān)于目的性的問題。即建筑能否充分表現(xiàn)預期的目的和功能,學校要像學校,教堂要像教堂,住宅要像住宅。模仿曾經(jīng)用來作為墳墓的金字塔來做餐飲店,或是以民主議事為目標的議事堂成為封建時期的建筑樣式,這些都是背叛了建筑目的的結(jié)果。這些建筑所要運營的功能被其他形式所偽裝,常常招致誤讀。換句話說,越可能是好的建筑,就越應該正確表現(xiàn)出其所應具有的功能。只有這些建筑在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后,其中的生活本身才會具有考古學上的意義。
第二,與時代有關(guān)。建筑是重要的記憶裝置,常被稱作時代的鏡子。我們經(jīng)常通過建筑來得知建造它的時代的社會風俗與文化??脊艑W者發(fā)現(xiàn)古建筑遺址歡呼的原因,也是因為獲得了可以正確復原當時社會狀況的機會。即作為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的建筑,應采用其所處時代最合適的建造方法、材料與樣式。我們生活在高速信息時代,如果再來建茅草屋或是土瓦房,只能是作為對古代建筑的學習或是作為展示對象,這些只能算是對先祖?zhèn)儎?chuàng)作的復制。19世紀末,處在世紀末的歐洲建筑與藝術(shù)知識分子展開了一場分離派(Sezession)運動,旨在挽救所謂充滿危機的時代。不僅有奧托·瓦格納(Otto Wagner)等建筑師,還有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古斯塔夫·馬勒等主導時代文化的知識分子,他們預感到新時代的來臨,紛紛與舊時代訣別,開展新藝術(shù)運動。他們在維也納建造一個用于展示他們作品的展館來將他們的理念付諸實踐。約瑟夫·瑪麗亞·奧爾布里希設(shè)計的這個分離派館的入口刻著如下的一段文字:“Der Zeit Ihre Kunst,Der Kunst Ihre Freiheit.”(給每個時代以它的藝術(shù),給每種藝術(shù)以它的自由。)
第三,建筑和場所的關(guān)系。建筑必須以根基于場地為前提,這一點是建筑與其他造型藝術(shù)相區(qū)分的重要因素。比如雕塑和繪畫是在工作室制作后移到展廳或其他空間設(shè)置,也可在各處輾轉(zhuǎn)。當然有時雕塑與地面的關(guān)系也很重要,但是此時的雕塑與其說是雕塑,更多的是作為建筑身份而出現(xiàn)。建筑總是與現(xiàn)實的場地密不可分,這個事實是確定建筑的最重要的核心。這個現(xiàn)實的場地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場地相連并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因此每塊地段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并且,這些地段因長期固守此處,記錄著久遠的歷史痕跡。這種空間性、時間性成為一塊地段的特殊條件,這種具有地理性、歷史性文脈的地段叫做“場所”。準確反映場所性的建筑是正確的建筑,這是理所當然的,這類建筑的集合將創(chuàng)造一個地域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美國和韓國的房子應該不同,首爾和釜山的房子也應有不同形式。
從某種角度考慮,建筑不僅僅是蓋房子,房子只是基礎(chǔ),房子里蘊涵的我們的生活與房子一起構(gòu)成建筑,也就是說,造就我們的生活就是建筑最明確的含義。
這種好建筑的目標是什么?當然就是對我們?nèi)松鷥r值的確認。不容置疑,每天都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善良、真實和美麗的建筑,就是好建筑?!妒ソ?jīng)》的“箴言”里有這樣一段話:“房屋因智慧而建,因聰明立穩(wěn),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p>
建筑是我們在生活中通過智慧建造起來的,單單用手是絕對不能建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