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先生是自臺北球場開球以來,最早打球的球友,而且他比公務員還要勤快,幾乎是天天到這里來報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不打球。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身為年輕人的我感到十分敬佩。當時,臺北的高爾夫球場是9個洞,王永慶先生從清晨四點開球,打到七點半,通常會繞兩圈打完18個洞才結束。在二十幾年前,王永慶先生打18洞的平均記錄是90桿,體力和技巧比起一般的年輕人,可是一點都不遜色。就這樣,我替王永慶先生撿了5年的球。在這5年期間,我總共只掉過兩顆球,算是非常完美的記錄?!?/p>
“王永慶先生一直打高爾夫球打到1974年。我一直替他背球袋,做他的專屬球童。后來,他認為打高爾夫球浪費時間,決定封桿,改成去從事慢跑運動。至此我才中止了與他之間的這一段善緣。他曾經勸我不可因為打工荒廢學業(yè),應該要好好努力念書。他被我稱為王伯伯,從他以身作則的行為上,我學習到,做人真的不可以浪費生命,只要活著,就隨時要利用時間,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p>
“王伯伯非常節(jié)儉,他的許多理念、精神、孝順都影響著我。有一天我和他聊了3個小時,從辦公室出來之后,遇到王伯伯的小舅子,他看到我很高興,要我到他的辦公室去坐一坐,他問我剛剛和王伯伯聊的如何,我說聊了3個小時很開心,結果他說他今天被王伯伯罵了半個小時,我聽了吃一驚,為什么他會被王伯伯罵了半個小時呢?”
“結果他告訴我,昨天是王伯伯的生日,他從香港回來帶了兩條領帶送給他,一條1 200元,他騙王伯伯說一條才120元。王伯伯收到生日禮物時當然很高興,但不料他今天一早就被叫進王伯伯的辦公室。王伯伯說南亞公司做的領帶一條才40塊,為什么他要從香港買一條120元的領帶送他,真是太浪費了!就這樣罵他罵了半個小時。王伯伯的小舅子慶幸地說,還好跟王伯伯說120元,如果告訴他這一條領帶要1 200元,那恐怕要罵3個小時都罵不完!”
以上有關王永慶的節(jié)儉故事只是生活中的節(jié)儉,是一種小節(jié)儉,堅持久了可以改變人的品行和特質。以下則是有關王永慶在工業(yè)中的大節(jié)儉,具體體現(xiàn)在他對臺灣經濟社會與自然資源的認識上。這種認識后來促使王永慶創(chuàng)立了臺化公司,并由此推動了臺灣紡織業(yè)和石化工業(yè)的繁榮與進步。
1964年的一天,王永慶在赴明志工專巡視后特意從學校背后的山上步行下來,此時他碰巧看到自己工廠的一位員工正在撿薪材。所謂薪材是指燒火用的樹枝,在當時的臺灣,大多數(shù)郊區(qū)和農村人都使用薪材做飯。員工撿拾薪材的事情引起了王永慶的沉思。
他首先想到的是不久前一次難忘的經歷。那天他陪一位香港朋友一起上山查看建廠情況,可這時碰巧下起雨來,于是王永慶和朋友跑向一間茅草屋避雨。由于主人不在,大門緊鎖,于是他們只好暫且在屋檐下躲一躲。過了一會兒,主人回來了,是一位稍稍上年紀的婦人。她全身都被雨淋濕了,背著一筐豬草,足足有四五十公斤重。看到王永慶一行,女主人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避雨。
眼前的一幕給王永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關切地問了一連串問題:割這么多豬草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勞力?回來之后還要切、煮、喂,如果要生火還得撿薪材,那么這些豬草能吃多長時間呢?喂養(yǎng)以后,豬能長多少肉?老婦人的回答顯然令王永慶十分失望,他覺得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酸楚。老婦人如此辛勞,但所得甚微,這一切不都是工業(yè)落后所造成的惡果嗎?
他又想起祖父曾經勸告過他的話。記得在小時候,以茶為生的祖父居然勸說王永慶將來不要以茶為業(yè),其間的原因大概也是如此吧。王永慶想,臺灣的農業(yè)也應該由工業(yè)來反哺,因為只有農業(yè)實現(xiàn)了產業(yè)化,整個社會才能快速發(fā)展。自此之后,王永慶對薪材以及薪材的去向便格外留心。
但今天又碰到了自己的員工在撿拾薪材,這更讓王永慶揪心。回家以后,王永慶一方面思考著臺灣漫山遍野的薪材,另一方面又對這些薪材的使用作了一次精確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