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哪所學校,都應該打開心扉擁抱校園文化,從中感受它的博大、它的精深,以及在它上面承載的歷史使命感,這是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義務和無可回避的責任。雖然我們因為來自不同的大學具有不同的校園文化所賦予我們的特質(zhì),但同時我們又擁有共同的校園文化內(nèi)核,那就是愛國、求知和奉獻,也因此,不管我們就讀于哪所大學、哪一專業(yè),我們都承載著家庭和社會的重托、國家和民族的期望,因此,希望新世紀的大學生們繼承這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在校園文化之中鍛造出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和勇銳的抗爭精神,以此來眺望世界,建設國家,奉獻社會,同時也用自己的行動去構建新世紀的校園精神、大學之魂。
結束語
成為你自己
許多人喜歡崇拜偉人,喜歡模仿別人,但他們可能忘掉了最重要的一點,成為自己!
成為自己的藝術就是把自己的個性按照你所樂意的方式和社會所欣賞的氣象去塑造。大學是智慧的象征、精神的家園和人生的燈塔,是放飛青春夢想、成為自己、成就事業(yè)的新起點和理想舞臺。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能否鐫刻出成長成才的足跡,路就在你的腳下;站在新的人生舞臺上,能否演繹出精彩絕倫的樂章,筆就在你的手中。相信你自己,相信你所擁有的好運,既然你來到大學校園,你就步入了尊重自由、珍視選擇、成為自己的理想天地。愛默生曾滿懷希望地鼓勵人們:"相信你自己。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你的每一根心弦都會隨此而顫動。"
成為自己,就意味著不要成為別人。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自己?在大學校園里如何才能實現(xiàn)對自我的探求、堅定地成為你自己呢?古希臘的偉大哲人蘇格拉底真誠地忠告人們:"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力量和弱點,了解你的潛能,了解你的精神,了解你和宇宙的關系,了解你的人生目的。這樣你就可以把握一個完整的自己!"今天,如果我們將自己置身于大學這個特定的時空下,那這位先哲的忠告至少應該蘊涵下面幾層意思:
一是認識現(xiàn)在的自己。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弄明白:"我是誰?""我現(xiàn)在在哪里?"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的角色定位在哪里?我該怎樣看待我所在的大學和相應的生存環(huán)境;
二是發(fā)掘可能的自己。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著眼于自己的個性和社會所需,善于從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學習修煉、身心健康、人文素養(yǎng)、人際交往等方方面面發(fā)掘自己、培養(yǎng)自己;
三是規(guī)劃將來的自己。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懂得運籌帷幄,深思熟慮去規(guī)劃人生、謀劃職業(yè),勇敢地走出"溫室",積極地去嘗試和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