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師風范展示大學獨特魅力
一所大學的魅力存在于何處呢?在棟棟建筑上,在頁頁記載中,在人人的記憶里……但是,大學中的大師們,才是最能夠印刻出大學歷史、甚至大學魅力的標志。比較而言,存在于建筑上的大學魅力,會較為靜止;存在于記載中的,會略顯死板;存在于記憶里的,會稍遜真實,而由大學的大師們串聯起來的大學之魅力,則更為生動,更為真切,更能動人心魄。
(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大師是大學最具魅力的標志。正如當代美國哲學家懷特海所說,"大學是教育機構,也是研究機構,但大學存在的主要原因既不能從它向學生傳授純粹知識方面,也不能從它為院系成員提供純粹研究機會方面去尋找"。因為,這兩種職能也可以在花費巨額開支的學校之外的地方,以較低的費用得以實行。書本的費用不高,學徒制也為人熟知。就傳授純粹的知識而言,由于15世紀印刷術的普及,大學已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然而,建立大學的主要推動力卻正是自那以后產生的,而近來這種推動力還更為增強了。大學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聯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大師,即是促成大學這一功能得以實現的根本所在。
(二)學問仰其深,品格仰其高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大學中的老師有很多,但不是所有老師都可稱為"大師"。大師者,定是學術造詣頗深之人,定是教授方法靈活之人,定是人品人格高尚之人。由這些大師在大學中傳道授業(yè),教課程之精細,導研究之巔峰,育品格之健全,效果俱佳自不待言。大師可以把大學靜默聳立的"大樓"賦以生命,可以把圖書館浩如煙海的藏書變得靈動,可以把學生簡單幼稚的想法點石成金,可以把大學悠久漫長的歷史演繹得燦爛奪目。
走在大學里,你隨時有可能會撞見一兩位大師。記得若干年前一個北京大學的大一新生入校報到,他行李太多行動不便,正巧身邊走過一位老大爺,他便請老大爺替他看管行李,自己好去辦理各項手續(xù)。由于對北大尚很生疏,手續(xù)又多,兩個小時后,這名大學生才回來,一路上他還擔心老大爺會等不及走了,卻看到老大爺仍然坐在原地為他看行李,令他十分感動。之后幾天的迎新會上,這名大學生在主席臺上又見到了老大爺,他居然是久負盛名的大師季羨林老先生!
其實不必這種偶遇,大學都為大學生們提供了充足的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大師所開課程、所作講座……無疑都是每所大學最亮麗的風景線。每當你走在教學樓中看到教室內外、甚至窗臺上走廊上都是黑壓壓的一群人時,不必多問,定是有大師正在內揮斥方遒。在形形色色的大師中,有衣冠得體的,也有衣履邋遢的;有口才敏捷的,也有吐字不清的;有鬢發(fā)如霜的,也有青年才??;有理性分析入木三分的,也有陶醉其中不能自拔的,但其中和諧一致的,是大師們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治學與處事之風。在這之中,大學生汲取自己所要汲取的,不名一家,而皆受益匪淺。和知名教授交流,可以聆聽那句句擲地有聲的金玉良言,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未來的方向,可以得到可供借鑒的經驗與無窮的動力,而這些,正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所應獲得的最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