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確實可恨,人人得而誅之。斛斯政的死于隋來說輕于鴻毛,但對高麗來說卻有著重于泰山的意義(當然,高麗人也許不愿意這樣認為)。如果不是斛斯政的出現(xiàn)讓楊廣借坡下驢,收兵回國,那第三次征伐極有可能讓高麗陷入滅頂之災。因為當時隋朝名將來護兒率領(lǐng)大隋海軍從海上一路破城,即將圍攻高麗國都平壤。這個時候,高麗國王高元才不得已向楊廣祭出了斛斯政這個“活寶”。 當楊廣要求來護兒撤軍時,這位個性鮮明的大將拒絕執(zhí)行命令。他慷慨激昂地對部下發(fā)表了一通演說:“今高麗困弊,野無青草,以我眾戰(zhàn),不日克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取其偽主,獻捷而歸?!边z憾的是,最后這位名將還是迫于各種因素不得不抱憾而歸。如果此時不失時機拿下平壤,那么歷史將會省略很多情節(jié),起碼不會有后來唐朝和高麗的屢次亂戰(zhàn)。所以說,斛斯政真的救了一個國家。
李淵在這次叛亂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明確。他得知楊玄感造反的消息后,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向楊廣“報料”。成為極少數(shù)幾個最先向皇帝通報信息的官員之一。這讓楊廣很感動,覺得還是自家人貼心?。∮谑菍Ρ淼艿挠∠蠓钟伞傲肌碧健皟?yōu)”。
斛斯政是死了,他一了百了了,可他家的許多親戚卻倒霉才剛剛開始。弘化郡留守元弘嗣就和斛斯政有姻親關(guān)系。弘化郡留守可是有槍桿子支撐的實權(quán)人物,他要是起兵造反麻煩可就大了。楊廣于是命令李淵立刻帶人趕赴弘化郡,逮捕元弘嗣就地接任弘化郡留守一職,全面負責隴右防務(wù)。
弘化郡(今甘肅慶陽)是長安的西北面屏障,軍事地理位置極端重要,潼關(guān)以西的十三個郡的軍隊全由弘化郡留守調(diào)動指揮,軍權(quán)很大。作為該郡留守,召開全國軍事會議時坐前兩排沒問題。從此李淵搖身一變,由一名文職軍官直接進位到炙手可熱的大軍區(qū)司令。這一角色的轉(zhuǎn)變直接決定了其今后的人生走向,自此,李淵出現(xiàn)在歷史吧臺前,開始了后半生波瀾壯闊的生命旅程。
李淵的一生其實很象一根甘蔗,前半生是農(nóng)夫山泉,只是“有點甜”,越到后面,越到根部糖份就越多,味道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