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民(1)

止于至善《大學-中庸》 作者:劉成有


【原文】

湯①之《盤銘》②曰:“茍③日新④,日日新,又日新⑤。”

【注釋】

① 湯:即成湯,商朝的開國國君。

② 盤:盥洗或沐浴時用的托盤。銘:古代青銅器皿上鐫刻的紀事、頌德、申戒等的文字。

③ 茍:如果。一說為誠敬的意思。

④ 新:在此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沐浴以去除身體的污垢,二是指人反省其心以去除精神、道德上的瑕疵。

⑤ 日、日日、又日:每天都不間斷的意思。

【譯文】

商湯王盥洗、沐浴的青銅器皿上刻著這樣的箴言:“如果能夠一天做到棄舊圖新,那就應該在新的基礎上,天天不斷去除舊的東西,一刻也不要間斷?!?/p>

【品評】

古代所說的“盤”,是盛水的器具,它的造型特點是圓形淺腹、圓足、有耳,是盥洗、沐浴時用的托盤。沐浴,或三日,或五日,但盥洗,卻是每天的必修課。成湯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樣的箴言刻在盤上,就是為了能時刻提醒自己要棄舊圖新,不僅要洗去身體上的污垢,更要去除心靈上的塵埃。每個人都應該不間斷地進行德性的修養(yǎng),日積月累,向著至善的目標前進,最終積成大德。不進則退,萬事都是這樣。在德性的修養(yǎng)中,每一天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就像每天沐浴時洗去身體上的污垢一樣。蕩滌心靈,去除心中的各種私欲,恢復心靈的自由,使自己永遠于塵世間保持著那份精神上的潔凈,從而煥發(fā)出全新的精神面貌。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儒家在道德上的追求是沒有限制、沒有止境的。僅僅只有自己到達了棄舊圖新,那是不夠的。真正的目的是教化萬民,積極向善,從而實現(xiàn)全天下日日新,人人新。盡管如此,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畢竟是最基礎的工作。

本節(jié)初引成湯《盤銘》中的警句,主要彰顯的就是君王個人“修身”過程中“自強不息”的重要價值。這句引文,不僅驗證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的基本判斷,而且又從圣人修身的角度說明了“明明德”與“新民”之間的關系。換句話說,這句引文,在解釋“新”字含義的同時,又把《大學》開篇的三綱領融入了對“新民”的詮釋之中。

【原文】

《康誥》曰:“作①新民②?!?/p>

【注釋】

① 作:“鼓之舞之之謂作”,所以有激勵、振作、興起的意思。

② 新民:使民新,激勵人移風易俗、棄舊圖新,頗有“刷新國民道德”的意味。

【譯文】

《康誥》中說:“要激勵鼓舞人們棄舊圖新?!?/p>

【品評】 

“作新民”也是《康誥》中周公對其弟弟、成王對其叔叔康叔的訓誡。原文這樣寫道:“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笨凳宓氖姑褪且獏f(xié)助周天子保護好封地的殷商百姓,并且還要用自己的德性修養(yǎng)體現(xiàn)出天命的變化,讓殷商百姓接受新的天命,用新王朝的道德、規(guī)范改變殷商舊民的風俗習慣。殷商百姓以前雖為不善,但若能從新為善,為人君者就應當設法去鼓舞振作他們,使之歡喜踴躍,樂于為善。因此,作為高居上位的人,不但要修養(yǎng)好自己的德性,還要激勵鼓舞他的臣民棄舊圖新,一心向善。這當然屬于“新民”的“外王”事業(yè)。引文在“茍日新”的基礎上再引述“作新民”,突出了“自新”與“新民”之間的本末、先后關系。

人不應該停留在過去,不應該僅僅繼承前人的優(yōu)秀的文化和物質遺產,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今天對于昨天來說,是新的;現(xiàn)實對于歷史來說,同樣也是全新的。因此,應當與時俱進,一天一個新變化。隨著時代和現(xiàn)實的變化而調整自己前進的步伐,緊緊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一個人應該具有這樣的精神,一個民族也應該具備這樣的精神。

【原文】

《詩》①曰:“周②雖舊邦③,其命④維新⑤?!?/p>

【注釋】

①《詩》:《詩經?大雅?文王》篇。《詩經》是中國古代的基本典籍,屬于儒家五經或六經之一?!对娊洝穼嶋H上是我國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流行的詩歌總集,原有很多。后來經過孔子的刪削整理,終成通行本三百零五篇的儒家經典。

② 周:發(fā)源于西北岐山方國。原來屬于殷商王朝的組成部分,后來推翻殷商王朝,建立了新的周王朝。

③ 舊邦:周過去是殷商的一個組成部分,故稱舊邦。

④ 命:周朝稟受的天命。

⑤ 維新:嶄新。這里含有更新、除舊布新的意思。維:語助詞,表示周至文王的時候,已經具備天下共主的新氣象。后來把變舊法、行新政稱為維新,所謂維新變法、明治維新,均屬此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