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拉幫結(jié)派
戴蒙在總裁職位上干得不錯。最出色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從美國運通公司手中買回了希爾森公司。如果威爾對美國運通公司的經(jīng)歷心存不甘,那么買回希爾森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
彼得·科恩在美國運通公司的日子并不是一直順利,在希爾森業(yè)績不佳的壓力之下,只能通過辭職來逃避董事會的壓力。威爾很會做人,在他辭職時第一時間打電話慰問。
當初和彼得·科恩聯(lián)手壓制威爾權(quán)力的吉姆·羅賓遜,日子也不好過。董事會都是一幫只認錢的家伙,在1992年大額虧損之后,立即要求吉姆辭去美國運通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職務(wù)。
接替吉姆職位的是哈維·戈盧布。這個仁兄的上臺,正和威爾的期盼。威爾與戈盧布是舊友,戈盧布的上臺,使威爾在收購希爾森公司上占據(jù)了人和之利。
美國運通公司的業(yè)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也為這次收購提供了機遇。
戴蒙和威爾的配合很好,威爾主要是高屋建瓴地和戈盧布就許多原則性問題交換意見并盡力達成一致,而戴蒙則在這些原則性框架之下事無巨細地就各種細節(jié)進行磋商。
在這次收購中,威爾做了10%的工作,戴蒙做了90%,但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旗鼓相當?shù)摹?/p>
如果威爾不是出現(xiàn)一次罕見的錯誤,這種合作無間的格局將會依然平靜地繼續(xù)下去。
威爾的錯誤就是引進羅伯特·格林希爾。
格林希爾是摩根史坦利的首席執(zhí)行官,突然遭到解雇。威爾將他聘請過來。
威爾的錯誤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具有密切的傳承關(guān)系的。
第一個錯誤表現(xiàn)是威爾對格林希爾的迷戀。他內(nèi)心始終有摩根情結(jié)。摩根史坦利是摩根家族的分支。盡管摩根大通才是摩根家族的真正衣缽,但摩根史坦利依然有著摩根的氣息。
這讓威爾覺得摩根史坦利的人都是能力出眾的人,都是應(yīng)該被引進的合作伙伴。
尤其是首席執(zhí)行官格林希爾,威爾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投資家。
威爾對格林希爾的迷戀有些讓人不可思議。在接到威爾的邀請之后,格林希爾提出了兩個很苛刻的條件:一是要有豐厚的獎金,二是將弗蘭克·扎布調(diào)離出美邦希爾森公司。
威爾滿口答應(yīng)下來。戴蒙從來都沒見過威爾這么豪爽。
威爾給格林希爾開出的待遇條件極其誘人:刨去五千萬的保底利潤之外,剩余利潤部分的2%支付給格林希爾,再加上每年兩千萬的任職獎金。
弗蘭克·扎布一向?qū)ν栔倚墓⒐?,做事任勞任怨。威爾找來扎布,對他說:我們最近又有大手筆。扎布早已習慣威爾的各種瘋狂收購舉動,就直接地問:你又盯上了哪一家?
不是哪一家,而是一個人,這個人甚至比許多公司都值錢。
威爾的說話很有技巧,他拔高了邀請格里希爾進來的戰(zhàn)略高度,等同于已往的每次收購。這為格林希爾設(shè)置了心理陷阱:可能這次動作某些方面不能讓你滿意,但你必須以大局為重。
弗蘭克沒有意識到這個人的到來對自己有什么影響,就毫無設(shè)防地問:是誰呢?
是羅伯特·格林希爾。
威爾告訴扎布,他來將主要負責美邦希爾森工作。他解釋說,這是一次戰(zhàn)略引進,公司需要壯大投資銀行的業(yè)務(wù),而格林希爾在摩根史坦利工作多年,是最合適的人選。
言外之意,扎布要離開美邦希爾森。
威爾察覺到了扎布的失望情緒,安慰他:更大層面上的事務(wù)需要你,董事會將任命你為普美利加執(zhí)行副總裁。
明升暗降。扎布知道這是已經(jīng)成為定局的事情了,他了解威爾的風格,就沒再說什么。
其實威爾曾為扎布做過爭取。在格林希爾提出苛刻的條件后,威爾就曾對格林希爾說扎布是一個難得的好搭檔,你和美邦希爾森都需要扎布的參與,但被格林希爾拒絕了。
格林希爾的拒絕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這在格林希爾上任后不久,威爾就覺察到了。
威爾為格林希爾的上任掃清了道路。1993年6月20日,在格林希爾生日那天,威爾正式在公司內(nèi)部宣布格林希爾即將成為美邦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
威爾的第二個錯誤表現(xiàn)是對格林希爾的信任。格林希爾來自摩根斯坦利,身上帶有耀眼的光環(huán),說起話來底氣十足。他對威爾說:你不要干涉我的決定,我不會犯錯。
這話一說出口,就足以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威爾居然答應(yīng)了。
威爾說:你有過輝煌的經(jīng)歷并做出過令人信服的業(yè)績,我當然愿意接受你的決定。
于是格林希爾就開始大肆招兵買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理說,要想取得令人仰止的業(yè)績,必先儲備令人羨慕的團隊。這種做法并沒有什么錯誤,甚至是值得贊許的。
但是問題出在格林希爾招聘的人都是資歷輝煌的人。招聘這樣的人進來,意味著威爾必須支付較高的成本。這和威爾一貫的做法不同:他從來不會在成本上浪費任何一點點。
還有一個令人懷疑的問題:格林希爾招聘的都是他的老部下。有人說格林希爾拿著威爾的錢為他的老部下發(fā)福利——市場上這些人的工資至少要比格林希爾開出的低三分之一。
威爾寧愿相信這些都是謠言。但是一個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面前:按照戴蒙和人事部門的分析,這些人要想產(chǎn)生效益,必須要等到三個月之后——必須給他們足夠的適應(yīng)期。
這就意味著威爾必須為這些昂貴的人白白支付三個月的薪水。威爾強咽著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