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節(jié):中原亂(90)

北宋王朝衰亡史鑒:中原亂 作者:丁牧


揚州最聞名于世的東西,大約要算是“二十四橋”。唐朝詩人杜牧曾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絕句流傳千古,對提高揚州城的知名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那個“二十四橋”具體指的究竟是一座名喚“二十四橋”的橋呢,還是一處由二十四座橋共同組成的人文景觀,如今已無從確考。但其地“青山隱隱水迢迢”之天然秀貌,卻是有目共睹無須考證的。

奔波千里終于來到了這座舉步可跨過長江天險的秀麗小城,安全系數(shù)大為增加,趙佶的心情放松是很自然的事情。至于汴京那邊的形勢如何嚴峻,危機如何深重,那是趙桓和朝廷大臣們應當考慮和處置的問題,趙佶現(xiàn)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什么興趣去關心那些鳥事。

趙佶是個富有藝術家氣質(zhì)的人,他的心情一放松,行為便比較隨便起來。當皇帝時,龍袍在身,他的一舉一動,不得不做出一副與那身龍袍相稱的莊嚴姿態(tài),時刻須講究個龍形虎步不怒自威,全身上下都得橫平豎直地端著,裝腔作勢拘束得緊。這也是使他覺得這個皇帝當?shù)蒙鯙槔廴说脑蛑弧H缃袼呀?jīng)不是皇帝,又是身穿便服,而且又已遠離戰(zhàn)火威脅,其放蕩不羈的本性便暴露無遺。

船到碼頭,離舟登岸,趙佶命蔡攸帶人去聯(lián)系住宿事宜,他自己則在張迪的陪同下信步岸邊,要蹓跶著玩玩。

這一日正好逢集,漁民們打了魚,當時便堆在江邊叫賣。其他商農(nóng)人等趁著這里人多,也帶著各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來此擺攤易貨,推車挑擔光頭赤腳者往來江邊絡繹不絕。這種完全是由下里巴人組成的熱鬧景象,與汴京城里的都市繁華迥異,與汴河岸邊的市民交易市場亦不盡相同,其間充溢著更純粹更淳樸更原汁原味的民間氣息。

這種鄉(xiāng)土氣息是久居深宮的趙佶很少有機會領略到的,現(xiàn)在他置身其間,既新鮮又好奇,勃勃興致油然而生。他由此頓生這次離京南下確乎不虛此行之感。如果沒有這次的避難,豈有機緣領略多姿多彩大千世界的另一種畫面乎?

趙佶邊走邊看,越看興致越濃,就不想只做個觀賞者,還要參與進圖畫中。于是,他便駐足于一個魚攤前,問起那剛剛網(wǎng)上來的活魚的價錢。

賣魚漢子觀其穿戴氣度不似村野農(nóng)樵,料是個有錢的主顧,滿腔熱情笑臉相迎,卻故意報了個高價。趙佶何曾了解行情,況且他也并不缺錢,豈會計較一星半點的魚價高低。但趙佶卻偏要計較,他要親自享受討價還價的生活樂趣。

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計較,雙方以低于報價一個銅板的價格成交。趙佶笑逐顏開,仿佛是沾了莫大的便宜。賣魚漢子也心滿意足,因為他這魚的實價,其實比成交價還低不少。他就一面嘟囔著真是賣虧了,一面暗笑這個似乎是有點身份的人自以為精明,實則是個極易糊弄的蠢貨。

趙佶讓張迪付過錢提了魚,正要繼續(xù)向前游逛,宇文粹中走來,低聲稟報說揚州的地方官員即刻便至碼頭迎駕,請?zhí)匣仕倩亍Zw佶只得興猶未盡地回步,他邊走邊叮囑張迪,今日一定要用剛購得的這幾尾活魚下酒,又道今日之游不可無詩,回頭一定要吟哦幾首,記此在江邊“就船魚美”的軼事。

是日,趙佶一行在揚州地方官員的恭迎下住進驛館。

太上皇駕臨是件大事,接風洗塵是免不了的。由于趙佶他們都跋涉得很疲憊,官府將接風宴安排在了次日中午。這樣一來可讓太上皇等貴賓恢復一下體力,二來也可使宴席的籌備有點時間。

照料趙桓等人歇下后,揚州府上上下下便開始忙活起來。經(jīng)過連夜操辦,次日中午擺出的以淮揚菜系為主的一席盛宴,基本上達到了國宴標準。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場精心籌辦的接風宴,尚未及酒行三巡,就狼狽不堪地半途而廢。

事態(tài)的陡變起因于來自城北的一馬快報。

當時盛宴剛開始不久,宴樓中洋溢著一派歡聲笑語。眾皇親與趙佶一樣,皆覺到了這里已算是脫離了險境,就此逗留下去亦無不可,一個個心曠神怡憂慮盡消,這就使宴會的氣氛極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