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部落聯(lián)盟中培育黨羽,對于舜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結(jié)交更多有實力的人。正如前文所敘述,堯以及他的祖宗擔任部落盟主過程中所樹立的敵人眾多,這些敵人與舜有著推翻堯的共同目的,極有可能成為舜的同盟。
話說堯帝的祖父顓頊的后代有八大賢人,被稱為“八愷”,勢力很大;堯的老爸帝嚳的后代中也有八大賢人,被成為“八元”,他們的勢力也不小。這些人都具有繼承黃帝家族所創(chuàng)立的華夏民族的資格,所以,帝堯?qū)@些人深懷戒懼,處處打壓,害怕這十六家族對自己的統(tǒng)治形成威脅。這十六族因為沒有出頭之日,也備感郁悶。對于這么好的同盟軍,舜能放過嗎?于是他主動向這十六族發(fā)出了信息。
如果按照現(xiàn)代西方政黨制度,堯家族屬于執(zhí)政黨,而這十六家族則屬于在野黨。堯非常糊涂,不懂得聯(lián)合在野黨,不知不覺就孤立了自己。而舜將這些在野黨團結(jié)起來,其力量足以撼動執(zhí)政的堯了。這十六族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皇帝的后裔,都代表著正統(tǒng),而堯卻是篡奪哥哥的位置而當上盟主的,合法性都值得懷疑。
擔任司徒一職的舜帝,拔擢了這十六族中人,讓“八愷”主管土地,讓“八元”主管倫理教化。通過這十六族,舜掌握了華夏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政治命脈。另外,舜經(jīng)營多年,朝堂上已無反對之人。更重要的是,雖然堯不太情愿,但他卻是合法的繼承人。
篡位吧!舜!
不急不急,舜必須對堯十分地尊敬,他和堯的所有斗爭都是在一塊遮羞布下展開的。這塊遮羞布就是“堯深明大義,禪讓盟主之位給舜”。他們倆人的斗爭是不能撕破這塊遮羞布的,誰先撕破,誰就倒霉。堯的篡位,就是明顯撕破遮羞布的行為,這是不得人心的。其實,舜是不需要撕破遮羞布的,他已經(jīng)實質(zhì)上控制了華夏聯(lián)盟的所有權(quán)力了。
三年后,舜教唆百官造反,八十九歲的帝堯不得不讓舜攝政。攝政的舜,離真正當權(quán)僅僅一步之遙了。此時不排除異己,何時排除?在攝政的位子上,舜逐步開始行動,屬于堯的那班人全部被“清除掉”了。譬如,重臣驩兜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蚩尤的后裔三苗被流放到西方的三危山,禹的父親鯀被流放到東方的羽山,等等。
堯?qū)λ吹淖龇ㄊ遣粷M的,他和他的兒子丹朱正在招兵買馬,準備將舜帝這個黃帝家族的外人趕走。堯,畢竟是一代盟主,而且仍未退位,其號召性也是不容小看的。此時,舜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其后果將很嚴重。
舜立即秘密地囚禁了堯和丹朱父子倆。在囚禁地平陽,女婿舜與老丈人堯見面了。
“我想見一見我的兒子丹朱和親戚。”堯說。
“我傻啊,我剛剛扣下了丹朱的勤王之師,如果讓你和他見面,他又想辦法奪我的權(quán)力了。”舜終于說了實話。
“那么,你要逼我做什么呢?”
“不做別的,繼續(xù)你的承諾,把那塊遮羞布變成真實的。你扮演一個英明的盟主,拋棄你的兒子,選擇我作為華夏部落聯(lián)盟的頭頭。”
“你……” 堯氣得說不出話。
“其實也不用勞累你,你的大印在我這呢。我蓋上你的大印,就算你同意了?!彼锤吒吲d興地離開了平陽。
過不久,可憐的堯就郁悶地死在了平陽。
在喪禮上,舜哭成一團,他執(zhí)意要為堯守孝三年,看上去比堯的親生兒子還要孝順。倒是堯的親生兒子丹朱還在舜的控制之中,哪敢隨意哭泣,害怕哪一天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
守完孝,百官都勸說,舜啊,堯深明大義,覺得自己的兒子無能,一直培養(yǎng)你當盟主,現(xiàn)在你坐這個位子吧。舜則說,不急不急,還是讓丹朱坐吧,他畢竟是堯的兒子啊??傻ぶ炷睦锔易?,他自己現(xiàn)在連性命都沒有保障。
就這樣,舜推辭了好久,不得已,坐上了盟主的位子。
那時候,起源于堯時代的洪水一直沒有徹底解決。洪水淹沒了大半個中國,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堯任命的水利部長鯀治水不利,只知道堵塞,水越堵越多,結(jié)果終于泛濫了。這是橫在舜面前的一大難題。
意氣風發(fā)的舜處理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殺人,他殺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水利部長”鯀。治水不利,就該殺嘛。更重要的是,鯀就曾經(jīng)反對舜繼承堯的位置。不料,鯀的兒子大禹主動請纓,想去治水。“沒想到,這孩子挺有骨氣,那就你去吧,你要是治不了,照樣殺你。”舜恩準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舜認為,他的這第一把火燒得夠厲害了,一定為他樹立了威望。殊不知,他的這把火其實是為他自己燒的。若干年后,他所做的一切又重演了,只不過他扮演的是“堯”這個角色,大禹利用他的方法,將他徹底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