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繞樹三匝康有為(1)

重讀晚清六十年 作者:端木賜香


康有為的終極理想,可能是帝王師。

但是這老師頭腦一片混亂。變法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被他弟弟康廣仁評為“規(guī)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zhí)?,同志太孤,舉行太大”。變法前王照勸康有為先辦教育培養(yǎng)人才再搞變法,康的回答是:局勢嚴重,來不及了。而且他認為“變法三年可以自立”,“一反掌間而歐美之新文明皆在我矣”。

中國的悲劇也許就出在文人涉政上?文人容易上天入地,說好聽是高度的浪漫主義精神,說不好聽是巫婆神棍作法,自己都不知道要干啥。光緒遇到康有為這樣一個半路殺出來的半吊子帝師,不知道是他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反正這帝師看不到他的帝無有實權(quán),看不到宮廷里的運作套路,缺少基本的政治常識。結(jié)果人仰馬翻,自己流竄了,光緒囚禁了,帝國擱淺了,戰(zhàn)友沒命了。

流竄海外時,除了口舌之能,宣傳鼓動,康有為也曾想過起兵勤王來著。1900年初,設(shè)總局,制訂了“以全力取桂、襲湘、攻鄂而直搗京師”的戰(zhàn)略計劃。他以自己的門生為骨干,內(nèi)以財源茂盛招誘會黨入伙,外以勤王軍威動員華僑捐款。兩邊來回吹,直吹得國內(nèi)的會黨以為華僑就不差錢,國外的華僑以為勝利就在眼前。會黨獅子大開口,滿心想著撈大錢,至于忠君愛國,根本不在他們頭腦意識之內(nèi)。華僑以為光緒馬上就能復(fù)出,強國富民為時不遠了。搞得兩邊都很亢奮。說實話,中山先生的大炮精神,康有為也不是沒有。而且這種大炮作風,連他的高徒梁啟超都看不慣了,稱其師“常作大言”。雖然看不慣,但他自己也難躲此路數(shù),跟同仁交待說,捐款聚眾兩事,不妨往大里說。但是等同仁們給他匯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他自己首先往打折里估算:“今東風固欠,而百事之未備者亦正多也?!彼粤簡⒊瑩模骸敖窈M庵?,皆以此大事望我輩,信我輩之必成,而豈知按其實際,曾無一毫把握,將來何以謝天下?”

康有為自己倒是沒有這等不安。圣人做事,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何況救皇上事小,他還想救天下蒼生呢。

康有為最宏大的理想,是大同。不過宏大得他自己都害怕,一直秘而不宣,以致于直到今天我們還弄不清他這思想的起始與淵源。當然,大略地說,其名稱來自于《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惡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逼鋬?nèi)容除了《禮記》之大同精神,還有中國傳統(tǒng)的均平觀和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在他的大同社會里,國都不存在了,全世界在一個公政府統(tǒng)治下,沒有貴賤,沒有貧富,沒有家庭,沒有夫婦(男女同居一年就得換人),沒有壞蛋,沒有司獄,沒有私產(chǎn)私企,沒有污吏專制,沒有外交,沒有軍備,沒有危險,沒有戰(zhàn)爭……總之,人類所能想到的好事,他都想到了。而人類所能做到的壞事,卻不在他考慮范圍。

毛澤東說:“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fù)和孫中山,代表在中國共產(chǎn)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